敞怀潇洒驭风仙,散虑逍遥不记年。
名利牵情忙若辈,方知忧乐岂兼全。
【注解】
敞:开。驭:驾驭。仙:指仙人。不记年:不知年。
名利:名和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情:感情。方知:方才知道。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欣赏风景时,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潇洒自如,无拘无束地驾驭着风仙,逍遥自在,不觉时光飞逝。后四句写他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因而才懂得忧乐不能兼全的道理。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敞怀潇洒驭风仙,散虑逍遥不记年。
名利牵情忙若辈,方知忧乐岂兼全。
【注解】
敞:开。驭:驾驭。仙:指仙人。不记年:不知年。
名利:名和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情:感情。方知:方才知道。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欣赏风景时,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潇洒自如,无拘无束地驾驭着风仙,逍遥自在,不觉时光飞逝。后四句写他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因而才懂得忧乐不能兼全的道理。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树冷催蝉咽: - 注释:树叶变冷,蝉鸣声似乎也变得低沉。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树木的冷意和蝉声的低沉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深秋的氛围。 2. 荷疏表影长: - 注释:荷花稀疏,影子显得格外漫长。 -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色,荷叶稀疏,影子拉长,给人以萧瑟之感。 3. 深秋残暑气: - 注释:深秋时节仍然残留着夏天的余温。 -
蕤宾逢夏律,午日俯澄流。 黄鸟林中变,新蒲岸外稠。 宫筵传彩粽,仙酒泛丹榴。 遥忆蓬莱上,垂杨荫御沟。 注释: 1. 蕤宾逢夏律:蕤宾是古代十二律中的一个,逢夏律即是指夏季的律。这里的“逢”是遇到的意思,意味着在蕤宾这个律音下,正值夏季。 2. 午日俯澄流:午日指的是正午时分,俯即低头,澄流即清澈的水流。这里描绘的是夏日中午阳光直射水面的景象。 3. 黄鸟林中变:黄鸟指的是黄色的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第一句 - 爽气三秋早:爽指的是清新的空气,三秋指的是秋季的三个月。这里描述的是秋季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第二句 - 仙期此夕经:仙期指的是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句诗表达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七夕节即将来临。 第三句 - 针楼连万户:针楼指的是装有针的楼房,这里指的是女性在七夕节晚上会装饰自己的住所
【注释】 精门:指唐代李峤的“精门”。李峤是中宗、睿宗两代的宰相,他的文章被当时人称为“精门”。斫(cuò):磨。云笺:即云母纸,古代的一种书写用的纸张。御章:皇帝的诏令。宫门:皇宫的门。内殿:宫殿内的正房。夕景:夕阳的景象。炉烟动:指灯火闪烁如烟。晴光:明亮的阳光。烛影长:烛光摇曳。文房: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友:相与为伴。翰(hàn)翔:飞腾翱翔。 【赏析】
【注释】 沙河:古地名,在今陕西。辉煌:明亮耀眼。明辇道:明亮的御路,指皇帝的车驾。将晓:将近天亮时。漏声残:指时间接近拂晓时分。秋月:秋天的月亮。西山:指终南山,在长安南面。落:落下。金风:秋风。北野:北方的田野。寒:寒冷。漙漙:形容露水晶莹的样子。芳华日:指美好的青春时代。漙漙:露水未干的样子。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据《旧唐书·肃宗纪》记载,至德元年九月
【注释】 瞻皇考御书敬佛二字:瞻仰父亲(太祖)的御笔,上面写着“敬佛”两个字。 重来瞻御笔:重新来到此地瞻仰父亲的御笔。 丕烈迈前代:丕烈,是伟大、卓越的意思,迈,超过。前代,指以前的时代。 鸿休启后人:鸿休,大吉大利;启后人,开启后人。 兴文盛礼乐:兴文,振兴文学;盛礼乐,繁荣礼仪和音乐。 偃武息兵民:偃武,停止战争;息兵,停止用兵。武,指武力或战争。 法则光华远:法则,这里指法海寺;光,光辉
``` 紫塞双崖出,丹梯百尺悬。 草香遮细路,树老卧晴烟。 地为时巡到,山当隘口偏。 何年留石室,驻马望层巅。 ``` 诗句翻译 - “紫塞双崖出”:描述喜峰口两侧的山峰如同紫色的要塞一般突出。 - “丹梯百尺悬”:形容悬崖上有一条高耸的梯子,颜色如丹砂般鲜艳,高达百尺。 - “草香遮细路”:小路周围长满了草,香气四溢,遮掩了路径。 - “树老卧晴烟”:树木因年代久远而显得苍老
诗句解释: 1. 玉殿寒松秘 - 此句描绘了孝陵的庄严与静谧。"玉殿"可能暗示着帝王的住所,"寒松"则表达了环境的冷清,"秘"则意味着隐秘、不易接近。 2. 秋霜落树枝 - 描述了秋天的景致,树叶被霜覆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3. 缅怀文武业 - "文武"通常指代文官和武将,这里的“业”指的是事业或者功绩。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们的怀念之情。 4.
【解析】 “初秋”“西苑”点出时间、地点,“幸”是皇帝亲临之意,“命小船采莲”是诗人的主观愿望。“芰荷池沼满,鸥鹭夕阳边”两句写荷花盛开,水鸟成群。“频使移轻舫,时来献采莲。”两句是说经常派使者把小船移到湖中来采莲。“离宫阑槛外,风动碧翩翩”两句写在离宫的栏杆之外,微风吹动着碧绿的荷叶随风飘舞。 【答案】 (1) 幸:皇帝到某处去叫“幸”。 (2) 西苑:指西宫或西面园林。 (3) 初秋向晚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其中“驻跸”即皇帝到某地暂住;“碧云寺”是地名,位于今北京西郊的玉泉山,有碧云寺。 【答案】 ①驻跸:在此处暂住。②山寺通幽境:山中寺庙通向幽僻之处。③幡虹:旌旗上的彩虹。④刹(寺院)凤:佛寺上飞檐翘角的风凰形装饰。⑤翠麓三乘辟(辟:开。三乘:车驾)。⑥游豫:游玩、休息。⑦松阴辉落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加以解释。“早御稻”是诗的标题,点明全诗写作的对象;“紫芒半顷绿阴阴”写稻田里稻谷长得茂密茂盛;“最爱先时御稻深”写自己最喜欢在早稻田里行走;“若使炎方多广布”意思是说如果天下都像南方一样种植稻子,那么就可以两次见到秧苗了,“炎方”指江南地区
题画 隔溪隐隐见窗纱,几度呼童问酒家。 尺幅林峦分远近,画工浓淡最堪夸。 注释 ①题画:在画上题字。 ②隔溪:隔着一条小溪。 ③窗纱:指窗户上的纱帘。 ④几度:多少次。 ⑤呼童:唤人来拿东西。 ⑥酒家:酒店。 ⑦尺幅:这里指画的面积。 ⑧林峦:山林和山岭。 ⑨堪:值得。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诗人站在画前观赏的画面。他看见的是“隔溪”的一幅画,画中有“窗纱”,而自己又“隔溪”远望
月来香 月色东升候晚明,金风初到吐芳英。 忽闻香扑纱帷近,更觉游仙梦转清。 注释: - 月色东升候晚明: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晚上的天空。 - 金风初到吐芳英:秋天的风吹来了,带来了果实和花朵的气息。 - 忽闻香扑纱帷近:突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感觉它正飘动到我的纱帐里。 - 更觉游仙梦转清:这股香气让人感到如同在仙境一般,梦境变得更加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和氛围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注意分析每句中的意象以及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注释的提示。 此诗描绘了夏日山庄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咫尺雄关一线墙”一句中,“咫尺”是说距离非常近,“雄关”是高大险峻的山关,这里用来比喻山庄
【注释】 登四面云山:登上四面都是云的高山。 岹岹(yǎn yǎn):形容山势高峻。 石磴:用石块铺成的山路。 倚杖:靠着手杖。傍观:在旁边观赏。 更上一层:再登一程。 图:描绘、设想。 树杂:树木参差交错。 笼:笼罩。 【赏析】 此诗写登山望远,但所见不过山之部分,有“一览众山小”之妙。 首句写登山之路,“云梯石磴逼巃嵷”,是说从山下到山顶,全是云雾缭绕的山道,石阶也像架在云端一般
注释:木槿花(佛桑花)位于楼阁之上,被命名为佛桑,这是因为它在新移种时,远道而来的人们都非常喜爱它的芬芳。在开花的时候,它总是先于榴花盛开,散发出鲜艳的光彩;在秋天的时候,它又会像菊花一样,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赏析:这首诗以木槿花为题,赞美了它的美丽和香气。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木槿花与榴花、菊蕊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木槿花的特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木槿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