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女勤劬日载阳,鸣鸠拂羽恰条桑。
只因三卧蚕将老,剪烛频看夜未央。
题:这是题目
诗:红女勤劬日载阳,鸣鸠拂羽恰条桑。只因三卧蚕将老,剪烛频看夜未央。
- 注释
- 红女勤劬(qú):指的是辛勤劳作的妇女。
- 日载阳:每天太阳都很高。
- 鸣鸠(jiū):布谷鸟,春天来临时发出叫声。
- 拂(fú):轻轻擦过,此处指鸟羽掠过桑树。
- 条桑:形容桑树枝条细长。
- 三卧蚕将老:三次睡眠后,蚕已经老了。
- 剪烛频看夜未央:夜晚很长,不停地剪烛以延长时间。
- 赏析
《题织图二十三首 其三 第三图》是康熙皇帝为展示织女的勤劳与技艺所写的一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纺织工艺的赞美和对传统手工业的尊重。
第一句“红女勤劬日载阳”描绘了织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辛勤工作的情景。这里的“红女”不仅指颜色鲜艳的女子,也隐含着她们在织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劳和智慧。而“勤劬”则是对她们不懈劳动的赞美,体现了她们为了家庭和社会的付出。
第二句“鸣鸠拂羽恰条桑”则通过鸣鸠拂羽的动态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桑叶的生长情况。这里的“鸣鸠”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拂羽”则暗示着桑叶的繁茂。同时,“恰条桑”也描绘了桑树枝条细长、整齐有序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是对织造工艺的一种比喻。
第三句“只因三眠蚕将老”则是诗人情感转折的地方。这里用“三眠”来形容蚕的生命周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而“蚕将老”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织女们的敬意。
最后一句“剪烛频看夜未央”,则通过剪烛、看夜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这里的“剪烛”象征着夜晚的到来,而“看夜未央”则表达了诗人对织女们辛勤付出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题织图二十三首 其三 第三图》不仅仅是一首赞美纺织工艺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情怀的作品。它通过对古代女性劳动者的形象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