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高原霁景清,远人马首颂巡行。
九经自重怀柔意,欲使遐陬识治平。
【注释】
- 高原:指蒙古高原。2. 霁景清:晴朗的天景,天气晴朗。3. 遐陬:远方。4. 识治平:知道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晾鹰台集》中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对边疆安定的关怀。
首句“秋尽高原霁景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高原景象。在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高原上的天气晴朗,景色优美。这里的“高原”是指蒙古高原,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而“霁景清”则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云彩,阳光明媚。这一句诗通过描写高原上的自然景色,为下面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远人马首颂巡行”,描述了远方人民仰望着皇帝的马头,歌颂其巡行。在这里,“远人”指的是远处的人们,他们因为皇帝的巡行而感到高兴。而“马首”则是指皇帝的马头,象征着权威和地位。“颂”表示赞美,“巡行”则是皇帝的出行。这一句诗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人民的敬爱之情。
第三句“九经自重怀柔意”,强调了皇帝治国的决心和态度。其中,“九经”指的是九条重要的原则或者规定。“自重”表示自我约束,“怀柔”则表示安抚百姓。“意”则指意愿或者决心。这一句诗表明了皇帝决心以九条重要原则来治理国家,并且要采取温和的政策来安抚百姓。
最后一句“欲使遐陬识治平”,表达了作者希望边疆地区能够了解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这里的“遐陬”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或少数民族地区。“识治平”则是指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和平与稳定状态。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边疆地区的关心和期待,希望能够通过皇帝的治理让边疆地区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对边疆安定的关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