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寒轻景物鲜,上元临幸遇参禅。
方文无人般若静,天花虚落古松前。
【注释】
上元: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唐宋时以夜游为乐事。万善殿:在大明宫之西,本名大福殿,因供奉诸佛及圣贤,故名。参禅:佛教禅宗语,指悟禅,即悟道。方文:梵文“般若”的汉译,佛教语,意为智慧。般若静:般若(智慧)寂静。天花:佛经中说,菩萨所散花,能令人得无量三昧(定慧)。虚落:飘落、落下。古松前:指万善殿前的古松上。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元宵节之夜,时诗人在开封,幸万善殿观灯。
首联写景,“雪霁寒轻景物鲜”,是说雪后天气转暖,万物生机盎然;“上元临幸遇参禅”,是在元宵佳节之际皇帝亲临万善殿观赏灯会。上元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的习俗。而皇帝亲临万善殿,则更显得隆重和祥和。
颔联写皇帝与僧侣对坐,谈禅理。僧徒们以“般若静”,而皇帝则“无人般若静”。这里用一个“静”字,既写出了僧侣们的超然物外,也写出了皇帝的清心寡欲,从而突出了皇帝在此时此刻的特殊心境。
颈联写皇帝与僧侣们一起放花。“天花”指佛家所说的花,是比喻皇帝赐予的恩惠和恩典。“虚落”是说这些天花纷纷洒向天空,然后落在万善殿前的古松上。这里的“虚落”与上句的“落”相映成趣,既写出了天花的轻盈飘洒,又显示出皇帝赏赐恩典的慷慨大方。
末联写皇帝在万善殿与群臣、僧侣共度佳节,气氛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