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杨子渡,举棹过长江。
暮色林低水,晴光月照窗。

【注释】

杨子渡:在长江中下游,今属江苏省仪征市,是长江上著名的古渡口。

举棹:划船。

暮(mù)色:夕阳的余晖。

林低:树林低垂下来,形容傍晚时分树木的影子斜映江面。

晴光:晴朗的月光。

窗:这里指船上的小窗口。

【译文】
我经过过江到达了常州府后,在这里作了许多杂感。其一:
风平扬子渡,扬起桨来过长江。
日暮的时候,树林的影子低垂到江水边;晴天的时候,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小窗户里。

【赏析】
这首诗以“过江至常州府”为题,抒发作者乘舟经江南下时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过江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首二句写诗人从镇江扬子渡头乘舟沿江而下的情景:“风平扬子渡,举棹过长江。”这两句诗写得很简练,却很富有情致。“风平”,点出了江面风平浪静的特点,暗示了这是顺流而下,心情舒畅的情境。“扬子渡”,即古代扬子江上的渡口,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郊。“扬子渡头风正平,举棹过江心自惊”。这里既写出了当时江面的平静,也写出了诗人因乘船而激动的心情。
第三句“暮色林低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树林的倒影映在水中,随着天色渐暗,倒影也慢慢低垂到江面上。“暮色”二字,既写出了时间是傍晚时分,又写出了景色的优美。“林低”二字写出了树木的形态和位置,也写出了江水的流动。“晴光月照窗”,描写的是夜晚明月当空,月光照耀着窗户的情景。“晴光”二字,既表明了天气晴朗,又写出了月亮的明亮。“月照窗”三个字,既写出了月光照射到窗户上的情景,又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整首诗用词简洁明了,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