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树隐雾深,河流带沙浅。
不须朔吹高,先有飞蓬卷。
以下是对玄烨《三道河晚望》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句释义
- 碛树隐雾深:碛(qì),指沙漠中的沙碛。碛树,即在沙漠中生长的树木。“隐雾”形容树林被浓雾所包围,显得非常模糊和隐蔽。
- 河流带沙浅:描述了河流的水边地带由于泥沙沉积显得相对浅薄。
- 不须朔吹高:不须,意为不需要。朔吹,通常指北风,这里可能指的是西北风吹起时水波的波动,但诗中提到“高”,暗示着没有强风吹过。
- 先有飞蓬卷:飞蓬,一种随风飘散的植物,这里指随风飘扬的枯草。卷,是指草被风吹起的样子。
译文
在傍晚时分的沙漠上,远处的树木被浓雾所笼罩变得模糊不清,而近处的河水因为携带着细小的泥沙显得较为浑浊。尽管没有强烈的北风吹过,但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枯草被风吹得翻腾起来。
赏析
《三道河晚望》是康熙帝玄烨在一次晚霞映照下的河边远眺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幅荒凉的河岸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诗中“碛树隐雾深,河流带沙浅”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苍凉之感。这种情感与诗中其他部分的意境相呼应,构成了整首诗的基调。玄烨作为一代帝王,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国家大义的表达。诗中所蕴含的政治寓意和历史背景,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普通的边塞诗,而是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三道河晚望》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更是对历史沧桑和个人感慨的艺术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清代文化和边塞诗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