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鹭芦中起,双鸥沙上鸣。
翠烟含碧嶂,瑞霭覆琼英。
洲转牙樯乱,江流大块横。
智仁山水德,动静也移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然后分析作者在构思、语言表达、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最后还要联系诗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综合理解。
此诗是诗人泛舟下长江时的即兴之作。首联点出舟中所见之景,二联写舟中所闻之声,颈联写出舟中的所见,尾联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一鹭”句:一只白鹭从芦苇深处飞起(起字点出动作),双鸥在岸边沙洲上鸣叫(鸣字点出声音)。
“翠烟”句:青山如翠烟笼罩着山峰,瑞霭如同仙气笼罩着琼花(含字点出景色)。
“洲转”句:江水转处,船桨搅动着江面的波浪,江流横贯大洲。
“智仁”句:智者仁者都是山水的德性,他们以动静结合来移情(德字点明主题,智仁德三者互为因果,相依相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五言律诗。首联写江上所见之景,次联写江上所闻之声,颈联写江中所见之物,末联抒发内心感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意境清幽,音节和谐。
首联“鹭起鸥鸣”,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江南水乡图景。“鹭”、“鸥”二字,点出季节和地点,也暗点出“舟行”这一行动,与“起”、“鸣”二字紧密配合,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鹭起”、“鸥鸣”两词,又渲染出一种恬静安详的气氛。
颔联“翠烟含碧嶂,瑞霭覆琼英”一句,则进一步把读者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境界。“翠烟”、“碧嶂”,指山色青翠,山峦重叠;“瑞霭”、“琼英”,指云气缥缈,阳光明媚。两句诗不仅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给人以空灵迷蒙之感,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诗人之所以要如此着力描写,是为了给下面的议论作好铺垫。
颈联“洲转牙樯乱,江流大块横”,则是由前面的描写转入议论。“乱”字写出了江中波涛汹涌、风浪颠簸的情景,“横”字则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浩瀚无际,气势磅礴。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既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激动,又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热情。
尾联“智仁山水德,动静亦移情”两句是说,智者仁者的高尚品德,正是山河大地的神奇力量,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智仁”二字是全诗的中心论点,也是全诗的感情基础。诗人认为,智与仁是山水的德性,它们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两句诗既揭示了诗人的思想观点,又是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它表明他能够从自然美的变化中看到人的品格变化。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人善于从眼前的景物中引出议论,又善于从议论中回到景物。这种写法使诗句显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