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西溪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注释:
- 十里清溪曲:形容溪流曲折蜿蜒,两岸绿树成荫。
- 修篁入望深:指远处的竹林延伸到视线之外。
- 暖催梅信早:春天的温暖使梅花提前开放。
- 水落草痕侵:水面下降,露出草根的痕迹。
- 俗藉渔为业:普通人以捕鱼为生。
- 园饶笋作林:园中竹笋茂密,如同树林一般。
- 民风爱淳朴:当地人民崇尚朴素、淳厚的民风。
- 不厌一登临:即使只是一次登高观赏的机会,也感到满足和愉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溪的自然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首句“十里清溪曲”,形象地勾勒出了溪流的曲折婉转,以及两岸郁郁葱葱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二句“修篁入望深”,则进一步展现了溪边的竹林之深广,给人以深远幽静之感。
第三句“暖催梅信早”,通过春天温暖的气息催促梅花早早开放,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色。第四句“水落草痕侵”,则描写了水位下降后,草的痕迹显露出来,给人一种自然更迭、生命循环的感觉。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描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俗藉渔为业”,反映了当地的渔业生活,渔民以捕鱼为生,是他们重要的生计来源。而“园饶笋作林”,则描绘了当地丰富的竹笋资源,人们利用这些资源种植竹笋,形成了竹园,这也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农业活动。
最后一句“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体现了当地人民朴实无华、热爱自然的特点,他们不以物欲为重,反而乐于享受自然的恩泽,即使是简单的登高赏景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溪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当地人民的淳朴生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祥和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