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岭南持节,九万里夷岛浮槎,独著经纶光海宇;
与文孙为婚弟兄,视不才若亲孙子,那堪乡国失耆英。

【注释】

挽郭嵩焘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两三年岭南持节,九万里夷岛浮槎,独著经纶光海宇”,下联“与文孙为婚弟兄,视不才若亲孙子,那堪乡国失耆英”。郭嵩焘(1818-1890),字景初,号筠仙。湖南湘阴人。晚清名臣、学者。曾任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等职。

【赏析】
这副对联,用词精炼,意境高远。上下联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同时,在内容上又各具特色,相互映照,相得益彰。

上联中,“两三年岭南持节”中的“持节”,指的是担任地方官职。“岭南”,泛指南方地区。“夷岛”指的是海外的岛屿。“浮槎”,指的是乘船远航。整个上联的意思是:我(郭嵩焘)在岭南担任官职,跨越了千山万水,前往海外的岛屿,独立自主地施展自己的才干,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做出了贡献。

下联中,“与文孙为婚弟兄”,“弟兄”是指兄弟,这里指的是郭嵩焘的侄子。“视不才若亲孙子”,“不才”是对自己谦逊的称呼,表示自己不如别人。“视不才若亲孙子”中的“亲孙子”是对“文孙”的一种亲昵的称呼,表示郭嵩焘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对待他的侄子。这里的“那堪乡国失耆英”中的“乡国”是指家乡国家,“耆英”是指有声望的人。整个下联的意思是:我和你的家族(郭嵩焘的侄子)结为婚姻,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但如今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失去了彼此的联络。

这副对联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