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扶半壁河山,更功定归来,莪莪讲舍,俯瞰东洲,剧怜横海登坛,三载趋承嫌我晚;
慷慨建中军旗鼓,当兵疲饷绌,岌岌岩疆,独撑南服,却憾和戎误国,六年老病惜公迟。
【注释】
艰难扶半壁河山:艰难地支撑着半壁江山。
更功定归来:更加功成名就,归来故里。
莪莪讲舍:讲学之所。
剧怜横海登坛:因剧怜而遗憾没有登上高位。
横海登坛:指高官显要,位高权重。
三载趋承嫌我晚:三年来奔走奉迎,却嫌自己太晚才获得重用。
慷慨建中军旗鼓:豪迈地建立中军的大旗和战鼓。
当兵疲饷绌:战争使得士兵疲惫不堪,国库空虚。
岌岌岩疆:形容国家危在旦夕。
南服:这里指南方的边疆地区。
和戎:指与外族和好。
误国:误国害民。
六年老病惜公迟:你已年高体弱,疾病缠身,可惜我们相见晚了。
【赏析】
这首诗是挽彭玉麟的。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湖南衡阳人,道光二十九年(一八五九)进士。咸丰初以御史、按察使等职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任两江总督。诗作中“艰难扶半壁河山”一句,表现了彭玉麟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的汗马功劳,也反映了当时清王朝内外交困的状况。“更功定归来”一句表明他功成名就后回到故乡的心情。“剧怜横海登坛”两句,写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载趋承嫌我晚”,是他为求得重用而奔走奉迎的情状。“慷慨建中军旗鼓”两句,写他在军事上大展宏图的情景。“独撑南服”一句,表现了他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崇高精神。“却憾和戎误国”一句,是他痛感自己与外国侵略者妥协投降的失误。最后一句,写他对同僚的关心和同情之情,也是对彭玉麟的怀念。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