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来湘水感须眉,故国云山岘首祠。
半世巴夔犹是客,一生稷契但存诗。
干戈收骨知何处?岁月亡胡未有期。
悲愤纷纷称嫡嗣,七歌痛痒几人知。

下面是对《襄阳吊杜工部》逐句的解读:

  1. 魂来湘水感须眉:诗人的灵魂来到了湘江之畔,感受到了杜甫须发皆白的容颜。这里“湘水”指代的是湖南的湘江,象征着杜甫生前活动之地,同时也是诗人灵魂所感之处。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晚年漂泊于湘西,这里的湘江承载了他一生的悲苦与挣扎。

  2. 故国云山岘首祠:诗人怀念的是昔日的故土和云游的山川,以及在岘首(今湖北襄阳附近)的祠堂里,他曾经吟诗作对的地方。杜甫在世时,因战乱和政治原因,多次被迫离开家乡,最终在襄阳定居,并在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3. 半世巴夔犹是客:诗人感慨自己虽然生活了大半生在巴蜀和夔州(今四川奉节),但始终像是过客一样,没有真正安定下来。这两个地方是杜甫晚年辗转流离的所在,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动荡不安的岁月。

  4. 一生稷契但存诗:诗人认为杜甫一生虽未能如稷契般辅佐君王、立下赫赫战功,但他留下的诗歌却足以传世。杜甫以诗闻名,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和个人情感,因此被后人传颂不衰。

  5. 干戈收骨知何处:这里用“干戈”比喻战争,意指杜甫去世后,人们为了寻找他的遗骸而四处奔波。诗句表达了一种对于英雄逝去后的哀思,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6. 岁月亡胡未有期:诗人感叹岁月流逝,国家还未统一,胡人的威胁仍未消除。这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7. 悲愤纷纷称嫡嗣:诗人悲愤地发现,尽管有许多人在为国捐躯,但真正的继承人却鲜有听闻。这里的“嫡嗣”指的是正统的继承者,而诗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英雄的牺牲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传承。

  8. 七歌痛痒几人知: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即使是伟大的作品,也只能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痛楚和欢乐呢?这种情感既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敬仰,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叶在琦的《襄阳吊杜工部》不仅是对杜甫生平和诗歌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英雄悲剧的哀悼。通过对杜甫的缅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心声。这首诗不仅是对杜甫个人才华的赞誉,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