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乌啼黄鹤楼,萧萧残柳渚宫秋。
扁舟一笛横江去,好趁西风下鄂州。
【注释】
乌啼:乌鸦的叫声。渚宫:水中台榭。鄂州:今湖北武昌,古称鄂州或武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朋友到武昌时作的。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即黄鹤楼。次句写送别的时间,即残秋。第三句写送别的场景,即扁舟横江而去。末句写送别的目的,即乘风顺水,尽快到达目的地。整首诗意境开阔,笔法简练,语言自然流畅。
明月乌啼黄鹤楼,萧萧残柳渚宫秋。
扁舟一笛横江去,好趁西风下鄂州。
【注释】
乌啼:乌鸦的叫声。渚宫:水中台榭。鄂州:今湖北武昌,古称鄂州或武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朋友到武昌时作的。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即黄鹤楼。次句写送别的时间,即残秋。第三句写送别的场景,即扁舟横江而去。末句写送别的目的,即乘风顺水,尽快到达目的地。整首诗意境开阔,笔法简练,语言自然流畅。
【注释】 乌啼:乌鸦的叫声。渚宫:水中台榭。鄂州:今湖北武昌,古称鄂州或武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朋友到武昌时作的。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即黄鹤楼。次句写送别的时间,即残秋。第三句写送别的场景,即扁舟横江而去。末句写送别的目的,即乘风顺水,尽快到达目的地。整首诗意境开阔,笔法简练,语言自然流畅
天风无声铜仙泣,浮图高耸十三级。 【注释】:天风:指自然风。铜仙:指佛教中的铜铸神像。浮图:梵语“佛陀”的音译,即佛塔。 【译文】:天风悄然吹过,仿佛连铜仙都哭泣起来。佛塔高高耸立,共有十三层。 赏析:首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在静谧的环境中矗立的场景。 尘沙飘堕悬铃孤,厂臣冯保名可识。 【注释】:“厂臣”是当时对冯保的尊称。冯保是宦官,因权势过大被明世宗处死。 【译文】:尘埃飞扬
【诗句】 式古堂中富名翰,示我一册尤魁奇。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惜哉计赢不能夺
【注释】: 1. 夜过晁星门寓适有仆来自六安:晚上路过晁星门,恰巧有一位仆人从六安来。 2. 携其乡人手札备述近事感作:带着他的家乡人的手书详细叙述了他的近况,我因此感慨而作。 3. 故人:老朋友。 4. 天边至:从天边来。 5. 夜雨疏镫问讯频:在夜晚的雨水中点一盏稀疏的油灯,频繁地问候。 6. 庐舍几楹存白壁:有几间房子留着白墙。 7. 图书万卷委黄巾:书籍堆满了万卷,被黄巾军焚烧。 8.
张诗舲侍郎画慈仁寺双松图留置寺中香光妙笔今何在,劫火销沉一惘然。 译文: 那精妙绝伦的绘画技巧如今在哪里?战乱之火已经消散,心中感到茫然。 又见孙枝散鳞爪,幸逢诗老写云烟。 译文: 再次看到那些如同散落的鱼鳞和鸟爪般的痕迹,幸好遇到这位诗老,他用笔触勾勒出云烟般的景色。 琅琅钟磬伽蓝地,寂寂莺花祓禊筵。 译文: 寺院里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人们祈福;周围的环境寂静而祥和,就像春天里的莺鸟在歌唱
【诗句释义】 1. 欲觉闻残雨,伤心夜梦非:想要睡醒的时候,却听到外面淅沥的雨声。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伤感,以至于在梦中都感觉不到真实。 2. 波涛吾不死,烽火汝谁依:即使身处波涛汹涌的环境中,我也绝不屈服;而你,又靠什么来支持自己呢?这里的“汝”,指姚梅伯。 3. 患难怜歧路,悲歌仗布衣: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互相安慰、扶持。而那些穿着朴素的人
【注释】 绿树萧疏古渡头:绿树,指岸边的树木。萧疏,形容树木稀疏,荒凉。 炎风六月余千驿,一带蝉声送客舟:余干驿站在炎热的六月里依然很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余干县道中口占。诗中描写了古时驿站和沿途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这种景致的感受。 开头两句描绘了驿站的荒凉景象。绿树萧疏,意味着这里的景色荒凉、人烟稀少。沙流映照出人家的倒影,让人感到宁静而祥和。 第三句写夏天的炎热和余干的驿站依然很热
重过北兰寺 六月僧庐昼掩扉,残钟无语客来稀。江声绕郭蛟龙静,树色低檐蝙蝠飞。名辈已随斜照尽,倦游只觉二毛非。扁舟又作南征客,惆怅西山隐翠微。 注释:六月时节,僧人的小屋白天也紧闭着门,听不到和尚们敲钟的声音。客人来得很少,因为时间已经不早了。长江的水流绕过城郭,像蛟龙一样安静下来,树上的枝叶低垂在屋檐上,好像蝙蝠在飞翔。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名人都已经随着夕阳西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式古堂中富名翰,示我一册尤魁奇。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惜哉计赢不能夺,持璧欲返空嗟咨
诗句解析 1 “斜日下芦沟” - 这是一句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斜日"指的是落日,通常在傍晚时分出现,而"下芦沟"意味着从高处向下看,描绘了一幅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芦沟景象。这里的“芦沟”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自然景观,如河流、峡谷等。 2. “邮程已晚秋” - “邮程”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时间,而“晚秋”表明季节已经进入了凉爽的秋季。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在秋季进行长途旅行
樊城 衡阳归雁返,人在楚山前。 塔外眉痕月,城头卵色天。 绀林随驿远,青嶂与云连。 胜地多耆旧,风流感夕贤。 注释: 樊城:指唐代的樊城,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衡阳归雁返,人在楚山前。 衡阳:指湖南衡阳县。归雁:指从南方飞回的雁群。 人在楚山前:指诗人站在樊城的楚山前,眺望远方。 塔外眉痕月,城头卵色天。 塔外:指樊城外的寺庙,如大佛寺等。眉痕月:指月亮的影子如同眉毛一样清晰可见。 城头
下面是对《襄阳吊杜工部》逐句的解读: 1. 魂来湘水感须眉:诗人的灵魂来到了湘江之畔,感受到了杜甫须发皆白的容颜。这里“湘水”指代的是湖南的湘江,象征着杜甫生前活动之地,同时也是诗人灵魂所感之处。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晚年漂泊于湘西,这里的湘江承载了他一生的悲苦与挣扎。 2. 故国云山岘首祠:诗人怀念的是昔日的故土和云游的山川,以及在岘首(今湖北襄阳附近)的祠堂里,他曾经吟诗作对的地方
南风绝飞鸟,我马随风鸣。 惊沙敝亭堠,浩然千里行。 入门别妻孥,出门别友生。 徘徊复徘徊,一念千回萦。 晓望居庸塞,夜梦长安城。 长安一轮月,万古中天明。 我行指三五,三五阙复盈。 丈夫各有志,羞慕儿女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南风绝飞鸟,我马随风鸣”: - 南风绝飞鸟:南风停止,飞鸟不再飞翔,象征着环境的恶劣或心境的压抑。在这里,可能寓意着一种离别前的沉重感,或者对未知旅程的忧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之雁门省母留别》。诗中描述了作者在赴雁门省亲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跪乳乃有羝,反哺亦有乌:意思是说,小羊跪下吃奶时,大羊也会用角顶住它;小乌反哺,也有乌鸟哺食。这是比喻孝顺父母的道理,也反映了孝道的重要性。 2. 万族互荣灭,骨肉真欢娱:意思是说,各种民族都互相繁荣发展,而我们骨肉之间的欢乐更是难以言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此题考核内容主要是概括诗歌的情感。考生要注意从全诗中找到能表现其情感的词、句来回答。 “瘦影人如梦”,瘦弱的身影如同梦中之人一般飘忽不定,形象描写了人的消瘦;“寒钟月在楼”,寒夜中的钟声仿佛在月光中响起,营造了一种幽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寂寞之情;“西风撕弄小银钩”,西风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