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下淮泗,潮落见三洲。
台没空垂钓,诗成独倚楼。
带刀馀旧俗,闻笛感新秋。
寂寞山中桂,谁怜景物幽。
【注释】
西风下:指西风起。淮泗:淮河和泗水。三洲: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即江南。
台没空垂钓:指韩信被刘邦封为淮阴侯之后,他曾经在城边钓鱼,没有地方可以施展才能。
诗成独倚楼:指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王弗深深的怀念之情。
带刀馀旧俗:指韩信曾在城楼之上佩带兵器,以显示自己的威武,这种旧习俗已经消失。
闻笛感新秋:指李白的《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后的感慨。
寂寞山中桂: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在淮安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对淮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首句“西风下淮泗”,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淮安景色:西风起,淮河和泗水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这一句为下文的写景做铺垫,也为诗人的思友情感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潮落见三洲”,则进一步描绘出淮安的独特之处。这里的“三洲”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江南地区。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淮安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台没空垂钓”,则是诗人来到淮安后的第一印象。韩信曾在这里城边钓鱼,而如今却已无地可垂钓了,这不禁让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坚韧精神的形象。
第四句“诗成独倚楼”,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故人的深情厚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思念故人的同时,也在默默地创作诗歌,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带刀馀旧俗”,则是诗人在淮安的最后一刻所感受到的。这里的“带刀”指的是韩信曾经佩带兵器,而“余旧俗”则是指韩信已经离去,留下了一些过去的习惯和痕迹。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淮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自己命运的思考。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