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即长道,承命发华辀。
寒风吹易水,凉月渡芦沟。
河梁霁暮色,驱车登古丘。
西望九折坂,南顾江河流。
江河多风涛,道路阻且修。
欲济川无梁,引领心怀忧。
厉揭古有训,慷慨怀前修。
【注释】
- 发京邑:指从京城出发。
- 靡靡:形容道路遥远,漫长。
- 长道:漫长的道路。
- 承命:奉命。
- 华辀:华丽的车辕,代指华美的车子。
- 易水:一条河流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 芦沟:一条河流名,在今北京市境内。
- 河梁霁暮色:傍晚时分,天色已晴,河水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 古丘:古代的坟墓。
- 九折坂: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 南顾:回头看,表示向往之意。
- 江河流:指江河。
- 风涛:狂风巨浪。
- 阻且修:道路艰难曲折。
- 欲济川无梁:想渡过这条河流却找不到桥梁。
- 引领:牵引,引导。
- 心怀忧:内心充满忧虑。
- 厉揭:振奋、鼓舞。
- 古有训:历史上有教诲。
- 慷慨怀前修:怀着对前辈的敬仰和感慨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离别京城、赴任途中的感慨之作。
第一句“发京邑”,写诗人离开京城,踏上了前往远方的旅程。京城,是政治中心,也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地方。诗人离开京城,意味着他即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这自然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感慨。
第二句“靡靡即长道”,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长道,指的是漫长而遥远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用“靡靡”来形容道路,既表现了路途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第三到六句,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旅途感受。第四句“承命发华辀”中的“承命”,意为奉命,说明诗人此次出行有一定的使命。华辀,指的是华丽的车辕,代表着尊贵的地位和荣耀的使命。诗人乘坐着华丽的车辆出发,预示着他将承担重要的任务,走向未知的未来。第五句“寒风吹易水”,“寒风吹易水”形象地描绘了冬季寒冷的天气,易水作为北方的一条河流,此时更是寒气逼人。这里的“寒风”既是自然景象,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第六句“凉月渡芦沟”则通过“凉月”和“芦沟”两个意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月亮的清凉和河流的寂静,共同构成了一幅冷清而又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七到十一句,诗人转向描写自己的旅途所见所感。第八句“河梁霁暮色”中,“河梁”是指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建筑。“霁”(晴朗)则意味着天空放晴,阳光普照大地。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夕阳西下、河水平静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感觉。第九句“驱车登古丘”则通过“驱车”和“古丘”两个动作的叠加,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敬仰。第十句“西望九折坂”中的“九折坂”是一座险峻的山路,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和艰难。这里的“西望”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前方道路的期待,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命运的担忧。第十一句“南顾江河流”中的“江河流”则是指宽阔的大河,寓意着宽广的道路和无限的可能性。这里的“南顾”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
第十二句“江河多风涛,道路阻且修”,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困难。这里的“风涛”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比喻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而“道路阻且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担忧和不安。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感慨。第十三句“欲济川无梁”,直接点明了想要渡过大河却找不到桥梁的困境。这里的“无梁”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第十四句“引领心怀忧”,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诗人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感,诠释了一个文人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对于新的使命充满了期待和激动;另一方面,他也面临着旅途的艰辛和挑战。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