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居柴桑,日与庐山对。
云何诗百篇,未尝道只字。
乃知作诗者,适然与兴会。
譬如日陶然,饮酒非本意。
又如日鼓琴,无弦更高致。
想见胸次间,纤尘无障碍。
门柳故萧疏,篱菊亦蕉萃。
徘徊墟里烟,慨焉发长喟。
陶渊明故居在柴桑,每天与庐山对。
如何有诗百篇,从未说过一句话。
才知道作诗的人,适逢兴致与兴会。
就像日出而息,饮酒非本意。
又如日落而鼓琴,无弦更高致。
想象胸中间,纤尘无障碍。
门前柳树已萧疏,篱笆菊花也凋零。
漫步墟里烟雾,感慨长叹息。
注释:
- 陶靖节:即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末期到刘宋初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 渊明居柴桑:渊明,指陶渊明,居住在柴桑的地方。柴桑,地名,位于现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西,是陶渊明晚年隐居之地。
- 云何诗百篇:如何能有百篇诗?云何,疑问词,表示反问或惊讶。
- 未尝道只字:从未提到一个字。
- 适然与兴会:恰好与兴致相投。适然,正好,恰好;兴会,兴致,兴致所至。
- 譬如日陶然:如同夏日阳光明媚。陶然,形容心情愉快、高兴的样子。
- 饮酒非本意:喝酒并不是本来的意思。
- 又如日鼓琴:又像太阳落山后弹奏琴曲,没有琴弦更加高深。
- 想见胸次间:想象胸中之间。
- 门柳故萧疏:门前的柳树依然显得稀疏。
- 篱菊亦蕉萃:篱笆旁的菊花也凋零,蕉萃,同“萧条”,形容荒凉、萧瑟。
- 徘徊墟里烟:徘徊在乡村的烟雾中。墟里,乡村。
- 慨焉发长喟:感叹不已地发出长长的叹息。慨焉,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陶渊明形象鲜明,他生活在乡村,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他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认为人生应该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是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