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真衡岳降灵,喜外靖内安,定知海表讴思,遗像应须吟杜甫;
我正蒿莪抱痛,倏山颓木坏,不是门生私语,殊荣果克继汾阳。
【注释】
- 挽郭嵩焘联:郭嵩焘(1818-1890)字秀石,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光绪年间任礼部尚书,因反对戊戌变法,与顽固派同流合污。此诗是作者为郭嵩焘送行的挽联。
- 定知:必定知道。
- 蒿莪(huáo é):蒿莱和野草的总称,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忧国忧民之心。
- 山颓木坏:比喻国家政治衰败。
- 殊荣(chóng qīng):光荣而显耀的荣誉。
- 克继汾阳:能继承汾阳王郭子仪的功业。汾阳王即郭子仪,唐朝名将。
【赏析】
全诗共两联四句,前联赞扬郭氏为国家安定作出的贡献,后联则表达了对郭氏的哀悼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赞美了郭氏的功绩,又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一、二句“公真衡岳降灵,喜外靖内安,定知海表讴思,遗像应须吟杜甫”,赞颂郭氏为国家安定作出的贡献。“公真衡岳降灵”指的是郭氏具有泰山一样的崇高地位和神灵一般的威力;“喜外靖内安”则是指郭氏平定了外部的侵略和内部的叛乱;“定知海表讴思”表示郭氏在海表(海外)也享有盛名;“遗像应须吟杜甫”意味着郭氏的形象应该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这些赞誉之词既表达了对郭氏的敬佩之情,又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三、四句“我正蒿莪抱痛,倏山颓木坏,不是门生私语,殊荣果克继汾阳”则是作者对郭氏的哀悼之情。“我正蒿莪抱痛”表示作者内心充满悲伤和痛苦;“倏山颓木坏”则描绘了国家政治衰败的景象;“不是门生私语”表明郭氏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做出这样的决定;“殊荣果克继汾阳”则是对郭氏的称赞,认为他能够继承汾阳王的功业。这两句既表达了对郭氏的敬意,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