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德是清代诗人。
史俊德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是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俊德是清代诗人。
史俊德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是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注释】 1. 挽郭嵩焘联:郭嵩焘(1818-1890)字秀石,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光绪年间任礼部尚书,因反对戊戌变法,与顽固派同流合污。此诗是作者为郭嵩焘送行的挽联。 2. 定知:必定知道。 3. 蒿莪(huáo é):蒿莱和野草的总称,这里用作比喻,形容忧国忧民之心。 4. 山颓木坏:比喻国家政治衰败。 5. 殊荣(chóng qīng):光荣而显耀的荣誉。 6. 克继汾阳
清末湖南善化人,字鹿门,一字麓云。 举人。 景仰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 曾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 说经笃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教。 中日甲午战争后,极言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四年春,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宣扬保种保教,爱国维新。 戊戌政变后,被革去举人,逐回原籍,晚年长期执教。 博贯群经,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 著有《五经通论》
田步蟾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 田步蟾(1863-1940),字桂舫,又字倜戡,斋号荻芬庐,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人。作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包熙是清代诗人,字苍润,号改斋。 包熙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通过其留下的诗作《唾馀草》和其他文献记载,可以窥见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才华及对后世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流转,题材多样,既有咏月、咏花,又有怀人之作,展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