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舫,原名田步蟾,清代诗人
田步蟾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
田步蟾(1863-1940),字桂舫,又字倜戡,斋号荻芬庐,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人。作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桂舫,原名田步蟾,清代诗人
田步蟾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
田步蟾(1863-1940),字桂舫,又字倜戡,斋号荻芬庐,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人。作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诗句解析: -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这句描述了张之洞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稳住局势、扭转败局的能力。"障百川"比喻他能挡住各种反对的力量和意见,而"东之"则表示他将这些力量引向正面发展。"回狂澜于既倒"则是说他已经将混乱的局面重新整顿好,使之归于正轨。 - 仰若斗山: 这句形容张之洞的气势如同高大的山峰一样让人敬畏。这里用"斗山"来比喻他的威势和威严。 - 与唐韩昌黎各千古:
田步蟾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 田步蟾(1863-1940),字桂舫,又字倜戡,斋号荻芬庐,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人。作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在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林良铨并非清代诗人“平远”,而是一位广东平远县的诗人,字朝京,又字衡公,号睡庐。他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当地望族之一,文风很盛。 林良铨是清朝客家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岭南诗歌风格见长,其故乡位于广东省的平远县。林良铨的生平和作品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例如,《挽张之洞联》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情操。
清末湖南善化人,字鹿门,一字麓云。 举人。 景仰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 曾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讲席。 说经笃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教。 中日甲午战争后,极言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四年春,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宣扬保种保教,爱国维新。 戊戌政变后,被革去举人,逐回原籍,晚年长期执教。 博贯群经,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 著有《五经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