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仰若斗山,与唐韩昌黎各千古;
四裔咸问起居,海内称其正直,是真宰相,为宋司马光后一人。
诗句解析: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这句描述了张之洞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稳住局势、扭转败局的能力。”障百川”比喻他能挡住各种反对的力量和意见,而”东之”则表示他将这些力量引向正面发展。”回狂澜于既倒”则是说他已经将混乱的局面重新整顿好,使之归于正轨。
仰若斗山: 这句形容张之洞的气势如同高大的山峰一样让人敬畏。这里用”斗山”来比喻他的威势和威严。
与唐韩昌黎各千古: 这里的”韩昌黎”指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张之洞在这里自比为韩愈,表示他的文才和治国能力同样卓越,可以与古代的文人相提并论。
四裔咸问起居: 这句描述的是张之洞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问候。”四裔”泛指四方边远之地,”咸问起居”表明所有人都关心着他的健康状况。
海内称其正直: 国内的人都称赞他的正直无私。”海内”指整个国家,”称其正直”强调了他正直的品质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是真宰相: 这是对他作为宰相能力的赞美。”宰相”是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官职之一。
为宋司马光后一人: 这句话是在赞扬张之洞的才能和成就超越了宋代的名臣司马光。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以其严谨的史学研究和公正的政治评价著称。
译文: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如同高大的山峰,令人仰望敬畏。
四境之人都来询问你的健康,
你的正直品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你真是国家的宰相,
超越司马光,独步一时。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之洞的颂扬,突出了他的政治智慧、道德品质以及他在历史中的杰出地位。通过与古代贤相的比较,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极高评价。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斗山”、“四海”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整体上,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一种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