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愿作读书万卷髯东坡,富贵竟付春梦婆;
黄州锄麦不得饱,儋州借笠空行歌。
亦不愿作白木长镵杜陵叟,饥驱茧足荒山走;
戴笠吟诗太瘦生,许身稷契终何有?
图中者谁笠盖头,岸然道貌清且修。
带经而锄偶然耳,宁必便与古人古事争千秋?
笠圆象天锄治地,手中之书道人事。
大布单衣不掩骭,独立苍茫岂无意?
萧萧落木寒岩冬,眼看雷雨回春容。
躬耕南阳诵梁父,莫道当今无卧龙。
这首诗是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诗人黄遵宪所作的。他的原诗是:“生不愿作读书万卷髯东坡,富贵竟付春梦婆;
黄州锄麦不得饱,儋州借笠空行歌。
亦不愿作白木长镵杜陵叟,饥驱茧足荒山走;
戴笠吟诗太瘦生,许身稷契终何有?
图中者谁笠盖头,岸然道貌清且修。
带经而锄偶然耳,宁必便与古人古事争千秋?
笠圆象天锄治地,手中之书道人事。
大布单衣不掩骭,独立苍茫岂无意?
萧萧落木寒岩冬,眼看雷雨回春容。
躬耕南阳诵梁父,莫道当今无卧龙。” 译文:
我生来就不愿意做读书读破万卷的苏轼,富贵荣华终究是一场春梦;
在黄州种麦子却无法吃饱肚子,在儋州借伞行走在田间歌唱。
我也不想做像白居易一样贫穷的老头,只能驱使着蚕茧般勤劳的双脚在荒凉的山上奔走;
戴着斗笠吟咏诗歌的人太瘦,他是否愿意把自己许配给稷和契这样的人呢?
图中的人是谁啊,他的头上戴着斗笠,面容严肃,风度优雅;
我带着经书锄地只是偶尔的事,难道一定要去和古人争论他们的价值吗?
斗笠圆圆的象征着天地,手中的经书代表着治理国家和处理人事;
穿着破旧的衣服却并不遮住膝盖,独自站在茫茫的田野中,心中又有何心事呢?
落叶纷飞的景象出现在寒冷的岩石上,看着天空中的雷雨,春天的气息重新回到了人间。
我在南阳亲自耕作,诵读着《梁父》这样的古诗篇,不要以为现在就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戌年(1898年)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诗中写道:“带经而锄偶然耳,宁必便与古人古事争千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带经而锄”只是偶然的事情,怎么能和那些古人和古事去争夺千年的历史地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淡,他认为名利如过眼云烟,何必去争夺呢?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自己对于读书、功名、人生的看法,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和高远的人生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