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渊寒日生同尽;吴苑秋风死未归。
【注释】
虞渊:即虞墟,在今河南商丘南。寒日生同尽:虞墟是夏商周三代的分界线,这里指虞墟一带的太阳落得最早,与虞墟同时消失。吴苑:春秋时吴国都城,故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北。秋风死未归:吴苑一带的风,吹拂着落叶,秋天还没有过去。
【赏析】
此诗为作者挽词。陆润庠,字子方,浙江慈溪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秋死于任上。《明史》本传称“其为政严整,持论持平,士林惮之,然亦以此取祸”。《明史·文苑传》说他“才高行洁”。这首七律,前两句写吴苑秋风,后两句写虞墟寒日,都是借自然现象来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悼念。
虞墟、吴苑,都是古代名胜所在。虞墟在今河南商丘南,是夏商周三代的分界线,这里借以象征生命的终止。吴苑在今江苏苏州西北,是春秋时代吴国的都城,这里借以象征生命的归宿。两句中,用“同”和“死”二字,将虞墟与吴苑连在一起,既写出了两地的相同,也表明了生命终结的共同性。“寒日生”三字,又写出了吴苑秋风的凄凉景象。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悼词:我和你分别的时候,正是吴苑的秋风萧瑟,你却死在虞墟;现在又是秋天了,你却仍然活着。这一句,不仅点出了时间,而且突出地表现出了两人的不同命运。“同”与“死”相对,“未”与“归”相对,一正一反,相映成趣。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读起来平仄和谐,韵律铿锵,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是一首吊古诗。作者通过描绘吴苑秋风和虞墟寒日的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和对其死亡命运的哀叹。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