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近春明,忆当年甥馆清娱,几听后堂丝竹;
序先秋禊,幸此日师门暇豫,共陪高阁襜帷。

【注释】

地近:靠近。春明:即大明宫,唐代皇宫名。甥馆:外舅的家馆。清娱:清静欢乐。后堂:内廷。丝竹:指音乐。序先秋禊:即秋社,古代一种祭祀水神的节日。高阁襜帷:指宴会时所设的帐幕。襜,通“辌”。

【赏析】

这首七律,前四句写王际华在大明宫中的宴乐生活,后四句则写诗人在长安的闲情逸致。诗中用典多处,但并不呆滞,读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入妙。

起联两句,以“近”领起,点明地点。“忆当年”三字是过渡,从“今”转到了“昔”。“甥馆”、“后堂”,是王际华当年宴游之地;“丝竹”,则是宴乐之具。“几听”、“后堂”,写出了王际华当年宴乐之频繁,也暗示出诗人对王际华的怀念和羡慕之情。“幸此日”三字承上启下,由王际华的宴游转入诗人自己的宴乐。“高阁襜帷”,是宴会之所,也是诗人自比之处。这一句不仅表明了宴会的时间、地点,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的得意心情。

五、六句为颔联,写诗人的宴乐生活。“秋社”,指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诗人在这里以“幸”字领起,表明自己有幸同王际华一起参加这个盛会,而这也是他此次赴长安的重要原因之一。“师门”,指老师王涯之家。“暇豫”,闲暇无事。“共陪高阁襜帷”,表明自己是在王涯家中的宴会上,和王涯以及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的。这一句中,“幸”、“师门”两个动词,将全篇的意境带了出来,使整首诗显得格外生动、传神。

最后两联为颈尾联,写诗人在长安的另一番生活。“清娱”、“清”,即清净、清闲的意思。“几听”,即多次聆听、多次倾听。这里的“清娱”并不是说诗人真的去过王际华家的宴乐生活,而是说自己曾在王涯家中听到过王际华的宴乐之声。“甥馆”,指外舅的家馆。这里,诗人借王际华的外甥之口,说自己曾到舅舅家中去过一次,并在那里听到了舅舅家中的宴乐之声。“后堂丝竹”是宴乐之声的源头所在,“几听”二字既表现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又表现了宴会的音乐声的悦耳动听。“高阁襜帷”是宴乐场所,“共陪”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当时也在宴会之中,并且是主人之一。“幸此日”三字表明了诗人与王涯及其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写,将王涯和李贺两家的宴乐情景都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乐。同时,诗歌语言清新流畅,音韵和谐悦耳,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