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不可竟,醒此惊湍声。
堆雪耀昏夜,殷雷喧夏晴。
譬诸磊落士,所鸣恒不平。
笑彼清泠潭,泯泯含微明。
【注释】
- 雪浪滩:地名,在今浙江桐庐西。滩上有雪浪亭。
- 午枕不可竟:午睡至晚没有结束的意思。
- 惊湍声:湍急水声。
- 堆雪耀昏夜:形容雪白一片。
- 殷雷喧夏晴:夏天的雷声响亮。
- 譬诸磊落士:比喻那些正直而刚直的人。
- 所鸣恒不平:指他们的高歌或悲壮的呼喊声总是激荡人心,不能平息。
- 笑彼清泠潭:以清亮见底的溪水为喻,表示对这种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的赞美。
- 泯泯含微明:形容水清澈明亮。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84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冬作于杭州刺史任上。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前两句“午枕不可竟,醒此惊湍声”写日已过午,诗人还在沉睡。醒来后听到江水冲击堤坝发出的巨大声响,诗人心中感到惊异。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终日昏昏沉沉地睡眠,但仍然时时被大自然的声音唤醒。
第三句“堆雪耀昏夜,殷雷喧夏晴”,诗人把眼前的景象比作“堆白雪”。雪在昏夜中闪烁发光,仿佛堆积在黑夜里。“殷雷喧夏晴”用“殷雷”来描绘雷声,说明雷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夏天。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同时也暗示出自己内心的愤慨。
第四句“譬诸磊落士,所鸣恒不平”,诗人用“磊落士”来形容那些正直、刚直、有节操的人。他们发出的呼喊,总是充满力量,不能平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希望像磊落士一样,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
第五句“笑彼清泠潭,泯泯含微明”,诗人用“清泠潭”来比喻那些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光明正大,不受外界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清泠潭的描写,赞扬了那些正直之士的品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慨。同时,诗人的志向和抱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