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沧溪夜,溶溶皓魄秋。
浪恬光不动,波澈影同浮。
画黛何劳镜,收鳌可当钩。
清平无一事,对酒且优游。

凤山八景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组诗,共有八首。这组诗以描绘凤山的美景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淡淡沧溪夜,溶溶皓魄秋。
淡淡沧溪夜,溶溶皓魄秋。这里的“沧溪”指的是沧浪溪,是一条位于凤山脚下的溪流。夜色朦胧,月光洒在溪水上,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加宁静而美丽。这里的“溶溶皓魄秋”则形容的是秋夜中的明月,皎洁明亮,宛如一颗明珠悬挂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秋天。

浪恬光不动,波澈影同浮。
浪恬光不动,波澈影同浮。这里的“浪恬光不动”形容的是湖面上的水波平静,没有任何动荡的迹象。同时,“波澈影同浮”则形容水波清澈透明,仿佛与水中的影子相互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感觉。

画黛何劳镜,收鳌可当钩。
画黛何劳镜,收鳌可当钩。这里的“画黛”指的是画眉,是古代女子化妆的一种手法。这里用“画黛”来形容女子的妆容美丽动人,不需要借助镜子也能展现出其美丽的一面。而“收鳌”则是指捕捉大鱼,是一种捕鱼技术。这里用“收鳌”来形容男子在捕鱼时英勇果敢,如同一只雄壮的鳌鱼一般。

清平无一事,对酒且优游。
清平无一事,对酒且优游。这里的“清平”指的是和平安宁的生活状态。而“无一事”则形容这种生活状态没有一丝烦恼和纷争。因此,这里用“清平无一事”来形容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而“对酒且优游”则形容在这样的生活中,可以尽情享受美酒的乐趣,悠然自得地度过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山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