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衣曾记晋霞觞,正喜兰馨继桂芳。
的派向宗宋理学,替人为衍汉文章。
谱评香茗邀鸿渐,诗记清游步荔裳。
名士挟册塘上过,著书先问郑公乡。
诗句原文:
抠衣曾记晋霞觞,正喜兰馨继桂芳。
的派向宗宋理学,替人为衍汉文章。
谱评香茗邀鸿渐,诗记清游步荔裳。
名士挟册塘上过,著书先问郑公乡。
注释解析:
- “抠衣曾记晋霞觞”: 表示回忆起曾经在宴会上穿着礼服准备参加宴会的场景,晋霞觞指的是晋代的酒宴,暗示着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 “正喜兰馨继桂芳”: 表达了对兰花香气的喜爱,而“桂”通常与桂花联系在一起,桂花也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 “的派向宗宋理学”: “的派”指的是学派或流派,这里是指追随宋代理学的学术派别。宋理学是中国宋代时期的一种哲学和思想体系,强调道德修养和理性思考。
- “替人为衍汉文章”: “衍”在这里有推广、传播的意思,表示通过学习和传承汉文文章来发展文化。
- “谱评香茗邀鸿渐”: 通过品鉴茶叶来评论文学作品,这里的“鸿渐”可能是指一位品茶高手。
- “诗记清游步荔裳”: 通过记录诗歌来描述自己游览的经历,“荔裳”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植物或地点(如荔枝树),象征着诗人的足迹和经历。
- “名士挟册塘上过”: 描述了文人雅士们携带书籍在池塘边行走的情景,体现了一种文化和审美的追求。
- “著书先问郑公乡”: 表明作者在写作之前会先到访郑公乡(地名,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其他文学圣地),这表明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及其对于传统学问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季珠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文人墨客的雅集图景。诗人不仅回忆了晋代的酒宴,还提到了宋代的理学思想,这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和尊重。整首诗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展示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勤奋和追求,通过访问文学胜地、学习经典,以期达到更高的艺术造诣。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