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湿春衣更不嫌,花枝娅姹雨廉纤。
鬓丝禅榻心情改,闲看儿郎插帽檐。
注释:
沾湿春衣更不嫌,花枝婀娜雨廉纤。
鬓丝禅榻心情改,闲看儿郎插帽檐。(《全宋词》第206页)
译文:
春天的雨水把衣服打湿了也不怕,花儿枝枝俏丽,细雨纷飞。
我的心情随着这春雨,由烦躁转为宁静,悠闲地观看孩子们插着帽子在院子里玩耍。
赏析:
此诗为酬答之作。酬答之作多是应人之作,曹植这首诗应是应曹正子之邀所作。曹正子是曹操的儿子曹彰,他邀请曹植和他的兄长曹丕一同观赏芍药。曹植的这首和诗,就是应曹正子的邀约而作。
首句“沾湿春衣更不嫌”,写自己对观赏芍药的喜悦。诗人用“沾湿”来形容春衣被雨水打湿的情景,既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细绵绵,又表现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二句“花枝娅姹雨廉纤”,描写芍药的美丽。“花枝娅姹”形容花枝娇嫩美丽,“雨廉纤”形容雨点细密而连绵。诗人用“艳”来形容花枝的美丽,用“廉纤”来形容春雨细密连绵的特点,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芍药的美丽。
第三句“鬓丝禅榻心情改”,描写自己心情的变化。这里的“禅榻”是指僧人的坐具,诗人用“禅榻”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诗人用“心情改”来形容自己从烦躁的心情变得宁静下来,欣赏起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场景。
尾句“闲看儿郎插帽檐”,描写诗人看着孩子们在院子玩耍的场景,心情变得更加宁静。这里的“儿郎”代指孩子们,“插帽檐”则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场景。诗人用“闲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用“插帽檐”来描述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场景,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孩子们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