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茫茫去,西风感鬓丝。
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
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
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
秭归夜泊
江水茫茫去,西风感鬓丝。
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
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
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
译文:
江水在漫漫的夜色中流淌,西风吹拂着鬓角,让人感到一丝萧瑟。
三峡之深处是古夔州之地,月光照耀下的屈原祠堂显得格外凄凉。
夜幕降临,波浪拍打的声音更为急促,而山中的猿啼声也更加凄冷,让人心酸。
楚国的天空被乌云遮住,显得阴沉,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晴朗。
此时我站在江边,思绪万千,想要寻找一种能表达这种情绪的植物——江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坐小船经过巫峡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江水茫茫去,西风感鬓丝”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氛围,江水无边无际地向远处延伸,西风吹动着诗人的鬓发,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颔联“峡深夔子国,月上屈原祠”则通过描绘夔州和屈原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颈联“滩响夜方急,猿声寒更悲”进一步描绘了夜晚三峡滩流激荡、猿啼哀鸣的景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深沉。尾联“楚天摇落后,何处采江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