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出前林,当风恣遥瞩。
细草粘寒潭,孤花媚幽麓。
野竹接层霄,天风摇新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特点,如表达的情感、使用的手法、诗人的思想等来分析即可。“晚步”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漫步,这里指诗人在傍晚时分散步。“薄暮出前林”,意思是傍晚时走出树林。“当风恣遥瞩”,意思是面对风势,纵目远望。“细草粘寒潭,孤花媚幽麓”,意思是小草沾满寒潭,孤花映衬着幽深的山麓。“野竹接层霄”,意为野地竹林接连天际。这两句写景物,以景衬情:“当风”“细草”“寒潭”“孤花”都写出了环境的冷寂凄清;“天风”“新绿”则表现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象。“天风摇新绿”,意思是说天空的和煦微风吹动着新生的绿叶,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野竹接层霄,天风摇新绿。”是写景,以景衬情:天风“新绿”与“野竹”相映衬,显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答案】
晚步
(一)
薄暮出前林,当风恣遥瞩。
(二)
细草粘寒潭,孤花媚幽麓。
(三)
野竹接层霄,天风摇新绿。
译文:
傍晚时分走出树林,迎着风向远处眺望。
小草沾湿寒冷的池塘,一朵孤零零的花朵映衬着山麓。
野外生长的竹子连接着高空,阵阵和煦的春风摇动了新生的绿叶。
赏析:
全诗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作者在林间闲行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句写时间、地点、人物,“晚步”二字总括下文景色,渲染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气氛。第二句写诗人面对风势,纵目远望,突出了环境之冷寂凄清;第三句写小草沾满寒潭,孤花映衬着幽深的山麓;第四句写野地竹林接连天际,一阵和煦的春风拂动着新生的绿叶,使万物复苏。“细草粘寒潭”中的“粘”,用得极为巧妙。“粘”字不但把小草上沾着的寒潭水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使人感受到小草那纤细柔弱的身姿,也暗示出小草那不屈的生命力。同时,“粘”字还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因为只有身处寒潭边的小草才可能沾到寒潭里的水。而诗人正是在这寒气逼人的潭水中看到了孤零零的花朵——孤花,它映衬着幽深的山麓,又给这寂静的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最后,野地的竹林连着高高的云霄,一阵和煦的春风拂动着新生的绿叶,使万物复苏,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