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宗之望,海内式瞻,北极捧星辰,朝廷衮职谁争补;
天步方艰,哲人其萎,大江流日夜,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儒宗:指儒家学派。式:效法,仰慕。北极捧星辰:意指孔子是古代的“北极星”。朝廷衮职:皇帝的朝政。衮:古代天子礼服;
天步方艰:天命艰难,时局不妙。哲人其萎:指像孔子这样的贤哲之士已去世了。大江流日夜:比喻世事变幻不定。故国:故乡。
【赏析】
此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诗人在《挽张百熙联》中,对张百熙表示哀悼,并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肯定,同时寄托了作者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第一联,起句即点题,“儒宗”二字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是位儒学巨匠,而“海内式瞻”,则是对他成就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儒者的景仰之情。
第二联,承上而来。“天步方艰,哲人其萎”,这是说,现在时局艰难,像孔圣人这样的人已经离世了。这既是对张百熙的哀悼,也是对当时形势的反映。“天步方艰”四字,概括了当时的局势。“天步方艰”,暗寓着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哲人其萎”四字,则表明了作者对于一位如此伟大人物的陨落感到悲痛和遗憾。
第三联,“大江流日夜”,这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长江水滚滚流淌,日夜不息。”用在这里,是喻指时局的动荡不安。“故国平居有所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常常思念着我的故乡。”这里的“故国”就是指张百熙的故乡,也就是他的家乡。而“有所思”则是说他常常在怀念着家乡的一切。这既表现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全诗通过赞扬张百熙的学识和才能,以及对他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哀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