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声只合闭幽栖,岂有桃花路竟迷。
门外经时无犬吠,城头昨夜尚乌啼。
儿童自我安榆屑,车马期君践药畦。
各具性真谁共识,恨于五夜更闻鸡。

诗句原文及译文

招潘蜀藻

吞声只合闭幽栖,岂有桃花路竟迷。门外经时无犬吠,城头昨夜尚乌啼。儿童自我安榆屑,车马期君践药畦。各具性真谁共识,恨于五夜更闻鸡。

注释解析

  1. 吞声只合闭幽栖:
  • “吞声”指的是默默承受,“只合”表示只能、唯有。合在一起,意为默默地承受孤独与寂静。
  • “闭幽栖”即关闭隐居的生活状态。这里表达了作者选择隐退生活的决心,不愿与外界交往。
  1. 岂有桃花路竟迷:
  • “岂有”是一种反问语气,表达否定或疑问。
  • “桃花路”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人生道路。
  • “竟迷”意味着完全迷失方向,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或意义。
  • 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困惑,觉得理想的生活已经消失殆尽。
  1. 门外经时无犬吠:
  • “经时”指的是长时间。
  • “无犬吠”意味着没有狗叫的声音,形容一个宁静的夜晚。
  • 这句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宁静状态,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独立。
  1. 城头昨夜尚乌啼:
  • “城头”指的是城墙上。
  • “昨夜”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晚上。
  • “尚乌啼”指仍然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不吉利。
  • 这一句可能暗含作者在城市中的孤立无助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冷漠和无情。
  1. 儿童自我安榆屑:
  • 描述的是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仿佛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 “安榆屑”暗示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心态和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 车马期君践药畦:
  • 这里的“期君”可能是期望或者邀请的意思。
  • “践药畦”意指种植药用植物的园地。
  • 整体而言,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希望回归自然,远离尘嚣。
  1. 各具性真谁共识:
  •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考,认为每个人的性格和真实性是独特的,不应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 同时,也隐含了对当下社会中普遍追求共识的批判,表达了对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尊重。
  1. 恨于五夜更闻鸡:
  • “五夜”指的是连续五个夜晚。
  • “闻鸡”在古代常常与勤勉相关联。
  • 整句话可能在讽刺那些总是早起勤奋的人们,表达了对这种过度勤奋生活方式的不满。

赏析与反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隐逸者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对于传统社会秩序的不满以及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吞声”、“闭幽栖”、“无犬吠”、“尚乌啼”,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孤寂的氛围,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疏离感。而“儿自安榆屑”、“车马期君践药畦”,则透露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平静的理想。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束缚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和排斥,同时,他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深深热爱。这种态度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应更多地关注内心的需求,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简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