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善其身,文正有言,寡欲似徐文长,多闻似刘中垒;
没可祭于社,吾侪私议,硕学若王司寇,名德若姚征君。
【注释】
1、挽张文虎联:此句是挽联。
2、穷则善其身:穷困的时候要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品行高尚。
3、文正: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号南丰先生,世称南丰先生。
4、寡欲似徐文长:寡欲是指减少欲望。徐渭,字文长,明代文学家,有《徐文长传》。
5、多闻似刘中垒:多闻是指广泛听学。刘中垒,即刘向,西汉经学家,汉成帝时官至谏大夫。
6、没可祭于社:指死后不能祭祀于社神。社神,民间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指坟墓。
7、吾侪(cái)私议:我们私下商议。吾侪,我辈,我们。
8、硕学:大学问。
9、名德:名声和德行。
10、王司寇:东汉人王允,字君夫,少以才学知名,为官清正廉能,后被宦官所害,冤沉狱中。
11、姚征君:唐人姚崇,字元之,任相国时,善于听取群臣意见,为政宽平,有“政声”之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挽联。前半部分写张文虎生前为人处事的态度;后半部写对死者的评价。
全诗分两层意思。前半部分用四组对偶句式,每组两句,先写“穷则善其身”,再写“文正”、“寡欲”和“多闻”;后半部分写死者死后的处置,“没可祭于社”,又写自己与朋友私下商议,“硕学若王司寇,名德若姚征君”。这两组对偶句式的结构形式基本一致,但意义相反,一正一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张文虎生前的为人态度。“穷”是贫困,处境艰难,而“善其身”则是修养自身,使自身品行高尚。作者强调“穷”时要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品行高尚。“文正”是曾巩的谥号,“文正有言”,意思是曾巩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寡欲似徐文长”,这是说张文虎有像徐渭那样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因好书画、饮酒放浪而被称为“狂士”。“多闻似刘中垒”,刘中垒即刘向,汉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这里指的是张文虎博闻多识。这两联是说张文虎为人处世的态度。
后半部分写张文虎死后的处理方式。“没可祭于社”是说死后不能在社庙中祭祀,“吾侪私议”是说私下议论这件事。《礼记》说:“庶民无庙,死无棺椁。”可见“没”就是死亡的意思,“祭于社”就是埋葬。这是说张文虎死后不能再祭祀了。“硕学若王司寇”,“名德若姚征君”是说张文虎死后不能再祭祀了。“王司寇”指东汉王允,字君夫,“名德若姚征君”指唐代姚崇,字元之。王、姚都是当时的名臣,他们生前都曾受到过百姓的爱戴,死后也应当受到人们的纪念和祭祀。这是说张文虎死后不能再祭祀了。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文虎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