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常在望,惆怅有谁登。
蹑履过灵谷,披云拜孝陵。
荒途迷乱草,深涧咽寒冰。
香火馀宫监,悲凉向野僧。
《登钟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上钟山时所见的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钟山常在望”意为钟山(即南京钟山)常常在望眼欲穿中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这里的“望”字表现了诗人对钟山的深情厚意。
次句“惆怅有谁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感叹无人陪伴自己登上这钟山,只有自己一人面对这美景。
第三句“蹑履过灵谷”,描绘了诗人在钟山脚下走过灵谷寺的情景。这里使用了“蹑履”一词形容行走时的小心翼翼,表现出诗人对灵谷寺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披云拜孝陵”,描述了诗人攀登钟山的过程。在这里,作者以“披云”来形容自己如同披着云雾一般地攀爬,而“拜孝陵”则表示诗人对于古代帝王陵墓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荒途迷乱草”,表达了诗人在钟山途中所见到的荒凉景象。这里用“荒途”来描绘道路的荒芜,而“乱草”则形容了草丛中的杂草丛生,给人一种荒凉之感。
最后一句“深涧咽寒冰”,进一步描绘了钟山深处的景象。这里使用了“咽”字来形容深涧中流淌的河水声,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同时,“寒冰”则形象地描绘了钟山深处的寒冷气候。
结尾两句“香火馀宫监,悲凉向野僧”则是写诗人在钟山下遇到的一位野僧,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这里“香火”指的是寺庙中的香烟缭绕,“宫监”可能是指寺庙中的僧人或管理人员。而“悲凉向野僧”则表达了诗人与野僧之间的亲密关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人通过对钟山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