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古井不波澜,万物由来得静观。
云薄遥从天末敛,身闲弥觉世途宽。
柳疏野岸蝉声咽,芦老荒滩雁影寒。
乍觉波光明照眼,舟人指点月团团。
诗句释义
1 蓉湖秋泛:描述在秋天,诗人乘坐船只在蓉湖上游览的情景。
- 心如古井不波澜:形容诗人心境平静如止水,不受外界事物影响。
- 万物由来得静观:强调在观察万物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云薄遥从天末敛:描述天空中云彩的逐渐消失,暗示时间的流逝。
- 身闲弥觉世途宽:表示虽然身无挂碍,但更能感受到人生的宽广和自由。
- 柳疏野岸蝉声咽:描绘了岸边稀疏的柳树和远处蝉鸣的声音。
- 芦老荒滩雁影寒:形容荒芜的沙滩上,孤雁的身影显得有些凄凉。
- 乍觉波光明照眼:突然感到水面上的光线明亮,照得眼睛都亮了。
- 舟人指点月团团:船上的人指着月亮说它圆圆的,这里的“团团”可能是指月亮的形状。
译文
我的心如静止的古井,没有涟漪;我观察到万物都在静静地展示它们的本质。
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仿佛是天边遥远的边界。
我在闲暇之中感到世界的道路更为宽广。
稀疏的柳树和野岸,伴随着远处蝉鸣的沙哑。
芦苇已枯萎,荒滩上孤独的大雁显得凄凉。
突然之间,我看到水面上的光明亮起来照得眼睛都发亮。
船夫指向天空中的明月,说它是圆圆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首句“心如古井不波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境的平静,如同古井一般不动声色,不为外界所动。这种心态使诗人能更好地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世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象,如“云薄”,“风凉”,“月圆”等,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通过细腻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和谐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如“云薄遥从天末敛”和“月团团”,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富有哲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