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风物郁苍苍,何处寒花发战场。
吴蜀健儿犹裹甲,汉江游女自褰裳。
中洲鹦鹉萋芳草,隔岸楼台受夕阳。
满眼昆明消一醉,烽烟真不上渔航。

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战争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

登高风物郁苍苍,何处寒花发战场。

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四周的风景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又哪里能找到那些在战场上绽放的花朵呢?这里的“寒花”可能指的是战火中的花朵,它们虽然美丽,但却是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绽放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吴蜀健儿犹裹甲,汉江游女自褰裳。

在吴郡(今江苏苏州)和蜀郡(今四川成都)的健儿们仍然穿着铠甲,准备随时投入战斗;而在汉江之旁的游女们则身着轻纱长裙,悠然自得。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中洲鹦鹉萋芳草,隔岸楼台受夕阳。

在湖中小洲上,鹦鹉在茂盛的芳草地上嬉戏,而远处的楼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的“鹦鹉”可能指的是战争中的战士们,他们在这片芳草地上寻找着一丝宁静。而“夕阳”则寓意着战争即将结束,和平即将到来。

满眼昆明消一醉,烽烟真不上渔航。

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短暂的安宁而欢呼。然而,诗人却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战争的烽烟并未真正熄灭,只是暂时被这美景掩盖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绘风物、战争与和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寒花”、“健儿”、“游女”、“鹦鹉”、“芳草”、“楼台”、“夕阳”等,这些意象都与战争有关,但都被美好的景色所掩盖,使得战争显得不那么触目惊心。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通过对“烽火”一词的使用,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