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与黄鹤,气势遥纵横。
静见水声合,空疑山势争。
三洲秋色远,万树午风清。
帆影中流处,遥遥江汉情。
诗句释义
1 黄鹤楼:这首诗的标题,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座古建筑,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闻名。
- 晴川与黄鹤:晴川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地名,这里借指黄鹤楼所在的地理环境。黄鹤则是传说中的一只神鸟,常在此处出现。
- 气势遥纵横:描述黄鹤楼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宏大壮观的景象。
- 静见水声合: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能听到江水流动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空疑山势争:由于江面上的船只来往,有时可能会误认为山峰的走势在与江水争夺空间。
- 三洲秋色远:三洲通常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天时这里的景色显得遥远和宁静。
- 万树午风清:中午时分,风吹过时树叶发出的声音清晰可闻,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帆影中流处:指船只在江河中行驶时,帆影在水面上的倒影。
- 遥遥江汉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亲人或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译文
晴川与黄鹤楼遥遥相对,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
静静地观察,可以听到江水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
有时会怀疑是不是山峰与江流争夺空间。
三洲的秋天景色遥远而宁静,树木被阳光照耀得格外明亮。
午后的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清晰可闻。
船只在江河中行驶,帆影在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
远方的江水流向远方,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晴川与黄鹤”,不仅点明了地点,还预示了诗歌的主题——自然之美。接下来,诗人用“气势遥纵横”来描述黄鹤楼及其周围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然后,通过“静见水声合”,“空疑山势争”,进一步描绘了宁静中的动态美。
诗中的“三洲秋色远”和“万树午风清”两句,分别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秋天景色和午后的清新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最后,“帆影中流处”和“遥遥江汉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黄鹤楼及其周边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