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蕙不为兰,是侬甘自贱。
只恐花虽多,馨香有时变。
兰蕙曲 其三
为蕙不为兰,是侬甘自贱。只恐花虽多,馨香有时变。
注释:
[1] 兰蕙曲:古代的诗歌作品,通常以咏叹兰花和蕙草为主题。本诗选自屈大均的《兰蕙曲》系列之一。
[2] 是侬:我是你。侬是古代汉语中对对方的亲昵称呼。
[3] 甘自贱:心甘情愿地自降身份。甘自,意为情愿;贱,即轻视、谦卑。
[4] 祗恐:只是担心、恐怕。
[5] 馨香:芳香的气味,这里比喻美好的品质或声誉。
[6] 有时:有时候、不定时。
赏析:
屈大均,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兰蕙曲》是他在晚年的作品集中的一部分,表达了他对兰蕙等植物的喜爱与敬仰之情。本诗通过对比兰花和蕙草的不同特质,传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于现实变化的无奈感。
诗的开头,“为蕙不为兰”,表达了诗人对于两种花卉截然不同特性的认知。蕙草虽然叶短,但一茎开数花,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而兰草叶长,却只开花一茎。这不仅仅是对两种植物外观的描述,更深层地揭示了诗人对于品格高低的评判标准。
接下来的部分,“是侬甘自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即使蕙草的香气不如兰花浓郁,诗人也愿意自我降低,保持低微的地位。这种自降身份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执着追求。
“只恐花虽多,馨香有时变”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他深知蕙草虽然香气持久,但是变化无常,难以保证永远如初。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蕙草和兰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格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变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