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呼朔风,衔枚疾走冰雪中。
将军手携丈二组,一战竟縳萧老公。
龙角欢鸣鼍鼓吼,胁从櫜甲求自首。
冯君草檄谕诸蛮,楯鼻千言如宿构。

【注释】

旌旗:古代军队的仪仗,泛指旗帜。猎猎:形容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朔风:北风。衔枚(xián méi):口中含着枚子,使不能发出声音。疾走:急行军。冰雪中:形容雪地中寒气凛冽。丈二组:指长矛一类的武器。縳(fù)萧老公:形容战斗非常激烈。龙角:指战鼓。鼍(tuó)鼓:用鼍皮蒙面的鼓,声音宏亮。胁从:被胁迫跟随的人。橐甲:用皮革制成的铠甲。冯君草檄:代指起草檄文的人。楯(dun)鼻:盾牌上突出的部分。千言:形容檄文篇幅很长。宿构:长期酝酿的结果,指久经推敲、精心准备后的文章。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751),是一首送别诗。当时作者任江夏尉时,李推官赴军前,诗人写诗相送。全诗八句,前三句极写李推官赴军前的艰苦情况,最后一句写李推官到军前,能为诸蛮所信服,并有一番作为。全诗语言朴实而富有表现力,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

首句“旌旗猎猎呼朔风”,写李推官出征的壮丽场面。这里,诗人运用了“猎猎”二字来形容旌旗在风中摇曳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浩荡的行军场景。

第二句“衔枚疾走冰雪中”,则进一步展现了李推官赴军的艰险和艰辛。诗人通过“衔枚疾走”这个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李推官在严寒的冰雪中行进时的情景,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和脚下的冰刀声。

第三句“将军手携丈二组,一战竟縳萧老公”,则是对李推官武艺高强的形象描写。这里,“将军”指的是唐玄宗身边的亲信将领,他手执丈二长的长矛,与敌人展开激战。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第四句“龙角欢鸣鼍鼓吼,胁从橐甲求自首”,则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在这里,“龙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它如同龙的咆哮一般震耳欲聋;“鼍鼓”则是指用鼍皮制成的鼓,其声音也极其震撼人心。而“胁从”则是指被胁迫跟随的人,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请求投降。

最后一句“冯君草檄谕诸蛮,楯鼻千言如宿构”,则是赞扬了李推官善于用兵和善于写文章的优点。这里的“草檄”指的是起草檄文的意思,而“楯鼻”则是指盾牌上的突出部分,象征着李推官的文章能够像盾鼻一样坚实可靠。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李推官的檄文能够深入人心,得到诸蛮的信任和拥护。

整首诗通过对李推官赴军的艰苦历程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形象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注重实用、善于用兵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