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衮丛中衣褐客;少年场内杖藜人。
注释:在华丽的绣帷之中,有穿着朴素的客人。少年时期曾在庭院里,手杖藜杖行走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绣衮丛中衣褐客”和“杖藜人”来表达他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之情。诗中“绣衮丛中衣褐客”、“杖藜人”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环境。
绣衮丛中衣褐客;少年场内杖藜人。
注释:在华丽的绣帷之中,有穿着朴素的客人。少年时期曾在庭院里,手杖藜杖行走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绣衮丛中衣褐客”和“杖藜人”来表达他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之情。诗中“绣衮丛中衣褐客”、“杖藜人”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作品的内容、情感,并结合作者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作品的手法技巧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病句,注意诗句的意思。 (1)“登黄鹤楼”“十年心醉此楼名”:这两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下久久徘徊。诗人登上黄鹤楼,放眼远眺,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怀念十年前在此楼中饮酒畅饮的情景,感叹时光的飞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大意是:走出宰相的门,进入宫詹的居所,居于学士侍御孝廉胄子的堂室,足不履民家户扉者,七十年于此;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口偏食人间烟火者,八千岁犹然。 ①出宰相之门:指从宰相府邸中走出。宰相,指当朝宰相,即宰相大臣。
庐山简寂观联 - 译文: 天下有名的山峰,僧人占据的多,也该留下一两处奇峰,供我道友居住; 世间美好的话语,佛说的尽,谁能理解五千精妙的教义,出自我的仙师。 - 注释与赏析: 1. 天下名山僧占多:“天下”表明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名山”指代著名的山脉或山中胜景,“僧占多”意味着这些名山上的寺庙和僧侣众多,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宗教氛围浓厚。 2. 也该留一二奇峰:“也该”表示某种应当或应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和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诗词的诵读和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然后根据注释和提示,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再结合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矩令霜严”,意思是说,严明的命令使霜冻更加严酷,形容命令之严。“多士俯仰低回”,意思是说
【注释】: 往返于斯一载周:往来于这黄鹤楼周围。一载周:一年间。 客游不壮壮仙游:客居他乡,无法实现壮游之愿望。 凭虚也当骑黄鹤:想乘着黄鹤飞上天空。 贳醉无惭典黑裘:借酒消愁,没有羞愧感,典卖黑裘以供酒资。 壁上新诗终漫灭:墙上的诗作最终被风吹散,无法辨认。 石头锦字易沉浮:石头上的字迹如同落花一样飘零不定,容易消失。 临行莫惜重登览:在离开这里的时候,不要吝啬再次欣赏它。 重登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逾古稀又十年”,是说已经活到80多岁了;“喜当时令子高迁”,“令子”即贤子、好儿子。“高迁”,指升官,此处指陈家儿子的升迁。“几度锦衣归阀阅”,是指自己曾经做过官,也曾经富贵过,但最终没有能够保住这个地位,所以现在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了。“去期颐尚廿载”,是指自己已经活到80多岁了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足下起祥云: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意指当你踏上庐山的山顶时,仿佛脚下生起了祥云。在中国文化中,祥云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好运和幸福的到来。因此,这句诗表达了对登上这座山的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带着仙气和祥云般的气质。 2. 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山上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仙气”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飘逸出尘的气质
【解析】 此为七律。“十日”即十天,“汉阳客”指作者自湖北武昌(古称汉阳)来长沙,故自称“客”。首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滞留的时间之长。颔联是说,虽然身在武汉,但心还牵挂着故乡的山水。颈联写自己有病在床,不能登楼远眺。尾联说自己因疾病而无法欣赏黄鹤楼的美景,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答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以下是对《芥子园门联》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二柳当门: - 描述的是两株柳树屹立在门口,象征着家庭的繁荣和兴旺。 - 李渔通过使用“二柳”这样的数量词,强调了门前景物的丰富和生动。 - “当门”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挺拔与威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家计逊陶潜之半: - “家计”指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而“逊陶潜之半”则是指其不及陶渊明的一半。 - 李渔在这里运用反义对比的手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 这句诗中,“安石”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因隐居东山而得名,而“弃东山”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公”指的是贾汉复,即诗人的朋友。诗人通过提到谢安,暗示朋友应该效法谢安的隐逸精神,拥有自己的小天地。 2. 贤于古人远矣: “贤于古人远矣”意味着贾汉复在智慧和品德上超越了古代的许多贤人。这里的“贤”指的是道德品质和智慧。
【注释】 耽:沉溺。阮籍:晋代的诗人,以饮酒为乐事。《世说新语》记载,他常在酒醉中恸哭,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时乎!不待驾而遗矣!”陶潜: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后人誉其为“田园诗派”鼻祖。《归去来辞》是陶潜著名的散文作品,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 此诗是赠给一位参军的。这位参军年少有才情,但未及成年就已沉湎于杯中之物,似乎并不急于求仕;同时他也爱好种植菊花
新安孙莲叔观旭楼 出宰相门,入宫詹室(出自《新五代史·孙偓传》,宰相、宫詹都是古代官阶名,此处用以比喻),居学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足部履民家户阈者,七十年于兹矣; 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麻姑、王母都是传说中仙人,此处用此典故),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口遍食人间烟火者,八千岁犹然乎! 注释:出宰相门,指孙偓从宰相的家门走出。入宫詹室,指孙偓进入宫詹的府第。居学士、侍御、孝廉
新安孙莲叔观旭楼一身现像有多般,称大士不离本号; 千手指人登宝筏,奈众生尚有迷津。 注释: - 一身现像有多般:指的是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其外在的表现形态和内在的心灵状态是多种多样的。 - 称大士:指修行者自称是大士(佛)。 - 不离本号:意指始终保持着原本的本性或者目标。 - 千手指人登宝筏:形容修行者用无尽的智慧去指导和帮助那些有困惑的人,帮助他们登上通向解脱之路的宝筏。 -
【注释】 世间桃李:指天下的学子。 公门:指程子门下。公,对老师的尊称。 “何须”二句:谓桃李满天下,不须等到腊尽始开花结果;鱼龙都归入学海之中,不待时来方才变化。比喻人才辈出,各得其所。 鱼龙:喻指人。 学海:喻指学问之广深。 启口即是雷声:比喻说话有力量,一开口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程门立雪故事的诗。程门立雪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家风,他重视后进的教育和培养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 这句诗中,“安石”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因隐居东山而得名,而“弃东山”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公”指的是贾汉复,即诗人的朋友。诗人通过提到谢安,暗示朋友应该效法谢安的隐逸精神,拥有自己的小天地。 2. 贤于古人远矣: “贤于古人远矣”意味着贾汉复在智慧和品德上超越了古代的许多贤人。这里的“贤”指的是道德品质和智慧。
【注释】 谏垣:官署。 弥久:时间很长。 看此际:看到目前。 三公:指宰相等高级官员。 封事:奏章。 愈多:越多。 懋:大。 淹留:滞留,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对柯山的题咏,寄托了他对朝廷中那些高官显贵的不满情绪。“谏垣弥久望弥尊”一句,既表明了谏垣地位的高贵,又表达了他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看此际三公,都是当年等辈”,则是说眼前这些身居高位的人都是当年与他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