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化,启口即是雷声。
【注释】
世间桃李:指天下的学子。
公门:指程子门下。公,对老师的尊称。
“何须”二句:谓桃李满天下,不须等到腊尽始开花结果;鱼龙都归入学海之中,不待时来方才变化。比喻人才辈出,各得其所。
鱼龙:喻指人。
学海:喻指学问之广深。
启口即是雷声:比喻说话有力量,一开口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程门立雪故事的诗。程门立雪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家风,他重视后进的教育和培养。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淳熙八年(公元1189年),程颐在东阳为官期间,曾收留过一位叫陈亮的学生。当时陈亮才十二岁,因家境贫寒而无法入学。程颐见其聪明好学,便让他在自家的书斋里读书写字、做文章,并亲自指导他。由于陈亮十分用功,程颐就给他取了个字叫“伊川”。程颐死后,他的学生吕大临在整理程氏遗著时,发现了一篇《伊川先生墓志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仲尼之道明于世。今使圣人之道不出户牖而教于人,则天下化之可坐论而待也。”可见程门立雪的故事并非传说,而是事实。此诗就是咏程门立雪的。
全诗共八句。首句“世间桃李”,以桃李喻人,说世间的士人,都是经过一番磨炼、努力,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次句“尽出公门”,言天下英才,都是出自程门。三、四两句进一步发挥第二句的意思,指出人才不是等闲之辈,他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一展宏图。最后两句写人才的作用,他们一出现,就会像雷鸣一样发出惊人的声音;一旦他们开始活动,就会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两句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整首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