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滕城,滕人牧羊川之濆,雨工矫步趋其群。
河鱼大上从风云,去山一尺雷殷殷。
寺前铁铎多死声,日暮鸡犬惨不鸣。
城上掌事报二更,鬼马踏雾东南行。
鼓音隆隆非甲兵。
吁嗟龙伯何不仁,大水汤汤滔吾民。
城中竽瑟不复陈,缟带之价高锦纯。
路骨藉藉无主名,葬者死生俱未明。
悲滕城,滕城讹言昼夜惊,百尺危岩浮车轮。
海民投网获釜铛,巫儿赤章赛水神。
沟人匠氏脩防门。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 悲滕城 - 描述的是滕城的哀愁与悲伤,表达了作者对滕城遭遇不幸的同情。
- 滕人牧羊川之濆 - “滕人”是指居住在滕国的人,“川之濆”是指河流的边缘或岸边。这里描绘了滕人在河边放牧的场景。
- 雨工矫步趋其群 - “雨工”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现象或神灵(如雨神),而“矫步”则形容其姿态轻盈、优雅。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赞美或描绘雨神的降临。
- 河鱼大上从风云 - 描述了河水中鱼儿随着风和云的变化而游动的情景。这里的“上”字可能指的是上升或飘动。
- 去山一尺雷殷殷 -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声音的响亮,仿佛雷声就在咫尺之间。
- 寺前铁铎多死声 - “铁铎”是古代寺庙中的一种打击乐器,而“死声”则暗示这种打击已经变得不再清脆。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寺庙中的钟声已变得沉闷或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 日暮鸡犬惨不鸣 - “日暮”指的是傍晚时分,而“鸡犬惨不鸣”则是说到了傍晚时分,原本应该报晓的鸡和狗都不再叫了。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宁静或悲哀的氛围。
- 城上掌事报二更 - “城上掌事”可能指的是城墙上的守卫或官员,而“报二更”则是在晚上向人们报告时间。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记录或描述当时的时间情况。
- 鬼马踏雾东南行 - “鬼马”可能指的是幽灵般的马匹,而“踏雾”则描绘了它们在雾中的行走状态。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神秘或诡异的景象。
- 鼓音隆隆非甲兵 - “鼓音悠悠”可能是在描述鼓声的声音,而“非甲兵”则是在否认这种鼓声是用于战斗的。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反战或和平的理念。
- 吁嗟龙伯何不仁 - “吁嗟”在这里可能是在呼唤或感叹的意思,而“龙伯”则是一个虚构的神灵或存在。这里的“何不仁”则是在质疑这个神灵为何如此残忍或不公正。
- 大水汤汤滔吾民 - “大水”指的是洪水,而“汤汤”则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这里的“滔吾民”则是在形容洪水淹没了人们的家园和生命。
- 城中竽瑟不复陈 - “竽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而“不复陈”则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或价值。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失落或哀愁的情感。
- 缟带之价高锦纯 - “缟带”是一种白色丝带,而“价高”则意味着它的价格昂贵。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强调这种白色丝带的价值远超其他物品。
- 路骨藉藉无主名 - “路骨”可能指的是道路旁边的骨骼,而“藉藉”则形容其散落的样子。这里的“无主名”则意味着这些骨骼没有明确的归属或主人。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荒凉或无人问津的场景。
- 葬者死生俱未明 - “葬者”可能指的是那些已经去世的人,而“死生俱未明”则是在表达对于死者的未知或困惑。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对死亡的无奈或感慨。
- 悲滕城,滕城讹言昼夜惊 - 重复了前面的诗句,可能是为了加强语气或强调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讹言”可能指的是谣言或谎言,而“昼夜惊”则形容这些谣言或谎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 百尺危岩浮车轮 - “百尺”形容危险的高度,而“危岩”则是指岩石陡峭的地方。这里的“浮车轮”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些岩石如何像车轮一样漂浮在空中。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描绘一个令人震惊或难以置信的场景。
- 海民投网获釜铛 - “海民”可能指的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投网”则是指捕鱼的方式。这里的“获釜铛”则是在描述他们捕鱼时使用的工具或设备。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描述渔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 巫儿赤章赛水神 - “巫儿”可能指的是女巫或巫师,而“赤章”则是指红色的祭祀用具。这里的“赛水神”则是在描述他们通过祭祀的方式来祈求水神的保佑或祝福。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宗教信仰或仪式感。
- 沟人匠氏脩防门 - “沟人”可能指的是居住在沟渠附近的人们,“匠氏”则是指工匠或手艺人。这里的“脩防门”可能是在描述他们在修建或维护门扉或其他建筑结构。这里的描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勤劳务实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滕城的描述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反映,传达了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中的神话元素和民间信仰也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苦难和哀愁的画面,让人深思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助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