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鼻殷成北阙雷,怒蹄卷起西山雪。
图成悬在长安市,道旁观者呼奇绝。
性癖难供势要求,价高一任名豪夺。
十馀年来人事变,碧鸡金马争传箭。
越人善象教象兵,扶南身毒来酣战。
惜哉崔生不复见,画图未得开生面。
若使从军使赵佗,苍梧城下看如练。
更作昆明象战图,止须一疋鹅溪绢。
嗟嗟崔生饿死长安陌,乱离荒草埋残骨。
一生心力付兵火,此卷犹存堪爱惜。
君不见武宗供奉徐髯仙,豹房夜直从游畋。
青熊苍兕写奇特,至尊催赐黄金钱。
只今零落同云烟。
古来画家致身或将相,丹青惨澹谁千年。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稹。元稹是唐朝的官员,他曾经写过一首《和乐天新题画障十二首》。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洗象图的生动景象:洗象图的画笔在敲击鼻尖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雷鸣;洗象图中,蹄子卷起的雪白就像西山上的积雪。

第五六句描述了这幅画的流传情况:这幅画被悬挂在长安市上,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人们都惊叹于它的奇特之处。这幅画的价格高得连那些有名的大富豪也买不起。

第七八句表达了画家崔青蚓对这幅画的珍视之情:经过这么多年的人事变故,这幅洗象图仍然保留着,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颂的佳作。

第九十一句描述了洗象图的制作过程:越人的祖先擅长养象和训练象兵,他们用扶南、身毒等地方来训练象兵。

第十一二句则感叹了崔青蚓的不幸遭遇:可惜的是,崔青蚓已经死去,再也看不到他的洗象图了。

第十三四两句则是诗人对这幅画未来命运的担忧:如果能够有一个人从军随赵佗一起去南方作战,他一定会看到像丝绢一样洁白、如同练布一样的洗象图。

最后五六句则以昆明象战图为例,说明了画家们通过画象图来传播战争消息的方式:如果画家们能画出一幅象战图,那只需要一张鹅溪绢就足够了。

最后七句则以崔青蚓的悲惨结局结束全诗:崔青蚓死在了长安陌上,乱离的荒草中埋藏了他的残骨。他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兵火之中,而这幅画却依然保存下来,值得我们去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洗象图的描述和对其历史背景的分析,展现了画家们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