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声声唤奈何,柳花和泪落谁多。
灞桥折赠频回首,惆怅崔郎一曲歌。

【注释】

玉笛声声唤奈何:指柳树的繁茂遮住了天,使人无法看到天上的景象,因此发出“玉笛声声唤奈何”的叹息。

灞桥折赠频回首:灞桥是送别之地,作者在灞桥频频回首离去的人。

惆怅崔郎一曲歌:“崔郎”即崔护,唐代诗人。据《本事诗》记载,他于大中四年(850年)秋天到长安城西的慈恩寺游玩,见院内一女子倚靠在门边,便上前与她攀谈起来。两人一见钟情,但女子却以红笺传意,暗示崔护求婚。崔护大喜,回去后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将这首诗贴在门前,不久,这女子果然成了他的妻子。第二年春天,崔护重游旧地,但人面已不知去向,只有树上的桃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好像仍记得当年的欢会。于是崔护写下了这首诗作为怀念。这里指崔护。

【赏析】

《咏柳·其二》写春柳,而《咏柳·其四》写的则是秋柳。这是一首借咏柳抒怀之作。全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用“玉笛声声唤奈何”,写柳树遮天蔽日的景象,使人无法见到天外之景;接着用“柳花和泪落谁多”写柳絮飘落的景象,又写出了自己因离愁别绪而流泪的情景。第三句写在灞桥上频频回首,第四句写惆怅之情。最后三句用“惆怅崔郎一曲歌”来结束全篇,以崔护当年赠柳时的一曲高歌作结,使读者想到崔护当年赠柳时的情景,也表达自己对崔护当年赠柳时的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