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春水积成渠,刍稿如山道不除。
怪杀六街驺唱少,只今骢马避柴车。

雪消春水积成渠,刍藁如山道不除。

怪杀六街驺唱少,只今骢马避柴车。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第一句“雪消春水积成渠,刍藁如山道不除”描述的是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后,春水积聚形成渠道,而路上堆积的草和秸秆则显得非常之多,以至于无法清理。第二句“怪杀六街驺唱少,只今骢马避柴车”则反映了由于道路上草秸秆堆积过多,导致过往的官员们(即“驺”)的歌唱减少,现在的马匹也因躲避这种不便而避开了原本可以通行的车辆。这里的“驺唱少”指的是官员们因为道路不畅而减少了歌唱;“骢马避柴车”则形象地描述了马匹为了避免阻碍而选择绕过障碍物的情况。

  2. 译文对比:《读史偶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古代冬末春初的景象,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在《雪消春水积成渠,刍藁如山道不除。怪杀六街驺唱少,只今骢马避柴车。》这两句中,“雪消春水积成渠”直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积雪的消融,形成了河流或沟渠。而“刍藁如山道不除”则形容了道路上堆积的草和秸秆之多,使得清理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还隐含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某种感慨。

  3. 赏析:《读史偶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细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时代背景。诗中的“雪消春水积成渠”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更是一种对时间变迁的隐喻。随着季节的变换,自然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而“刍藁如山道不除”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困境或问题,即由于种种原因,道路两旁堆积了大量的杂物,这不仅影响了交通的便利,也可能暗示着社会管理的不善或民众生活的困苦。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更是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诗人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