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
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
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
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写的。这一年二月,安禄山叛军攻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肃宗逃往四川,杜甫也从凤翔(今陕西宝鸡)到凤翔投奔肃宗行在。四月,肃宗改元为乾元元年。五月,杜甫离开凤翔,来到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西界,当时那里正发生饥荒,百姓流亡,他写了这首诗,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意思是:诏书严厉指责撤免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职务,我不得不千里迢迢赶着马车奔向中原。

颔联“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意思:我曾经招募流民,让他们去边塞屯田垦荒;难道把豪杰之士迁入关内来充实他们?

颈联“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意思:田间桑麻长满道路的亭障,行人断绝;山上松柏和杏树凋零,战死士兵的尸体已空空如也。

尾联“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意思是:这次远别你,想到自己将客死异乡,连鬼都为我哭泣;可我不能不为你酌杯美酒,祭奠这逝去的西风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皇帝诏令撤换三公,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前往秦州,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颔联写诗人组织流民垦种边地,而豪雄之士则被迁入关中。颈联写边塞荒凉之景,草木皆兵,战士阵亡,令人痛心。尾联写诗人离别故人之际,听到故人已经去世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但又不能不说一杯酒,祭奠西风。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