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书剑怆离群,贳酒新丰一送君。
绝峤烽烟看草檄,高斋风雨记论文。
中宵清角猿啼月,百道飞泉马入云。
诏谕诸侯同伐越,可知劳苦有终军。

【注释】

客中书剑怆离群——客居异地,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书剑:指书写文章和佩带宝剑,表示文武双全。怆:悲伤,伤感。

贳酒新丰一送君——买些酒,在新丰城送别朋友。贳:卖。新丰:秦时县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唐时属京兆府,为长安附近名城。

绝峤烽烟看草檄——登上险峻的山峰,眺望远方的烽火,观看起草讨伐敌人的文告。绝峤:高峻的山岭。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指战事。草檄,写文书,即写讨伐敌人的文告。

高斋风雨记论文——在书房里,听着风声、雨声,思考着学术问题。

中宵清角猿啼月——半夜,听到凄厉的号角声,猿猴在月下哀鸣。中宵:半夜。清角:古乐器曲调。猿啼:猿猴哀叫。

百道飞泉马入云——无数的瀑布从天上直泻下来,马奔腾而上,如入云中。飞泉:瀑布。马入云:马腾入云。

诏谕诸侯同伐越——皇帝命令诸侯们一起攻打越国。诏谕:皇帝的命令、诏令。诸侯:泛指封建时代统治集团中的卿大夫等高级官员。伐,攻打;越,春秋时吴越两国相争。

可知劳苦有终军——可以想到他们为了统一国家,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知:了解;劳苦:辛劳困苦;有终军:有始有终,不中途而止的人(比喻有决心、有毅力)。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友人要去福建参军,诗人写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友人的祝贺和希望。

诗的前四句写饯别友人的情景。“客中”二句点明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客中”表明了作诗者当时身居异乡,不能随同友人去闽中,所以感到伤离之情。“书剑”两句说诗人因客居在外,所以更感伤离别,于是买了一些酒,在新丰城送别友人。“绝峤”,指高山险岭,这里代指友人要去的新地方。“烽烟”指边地的报警之火。这一句是说,站在峰顶极目远望,只见烽火四起,可见新丰城的地势极为险要,敌人一定不会放松对它的警惕。“草檄”,指写讨伐敌人的文告。这一句说,作者在送别友人之前,还为他起草了一份讨伐敌人的文告。“高斋”“风雨”“清角”“猿啼”四句描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情景。“高斋”指友人住所的高楼阁楼,是送别的场所。“风雨”,指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天气状况。“清角”,指号角的声音,也是作者送别友人时吹奏的乐器声。“猿啼”两句以动写静,以声写情,渲染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惜别伤怀之情。“百道飞泉”二句写友人即将出征的壮观景象。“百道”指无数条泉水。“入云”,形容泉水飞流直下,势若奔马,直上云霄。“百道飞泉马入云”,是说泉水飞流直下,像战马奔腾一样,直入云霄。这两句与前面所写的送别场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友人英勇出征的赞美之情。“诏谕诸侯”,用《诗经·小雅·六月》中“王命仲山甫”的典故,意思是说皇帝命令诸侯们一起攻打越国。“劳苦有终军”,用《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说的话:“臣闻‘功成而不取者天下无勋’。”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完成大功而不肯接受封赏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功勋。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壮志豪情的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