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杖节赐金貂,高会严更响丽谯。
去国丁年辽海月,还家甲第浙江潮。
书生礼乐修玄雁,诸将弓刀掣皂雕。
最是东南资转饷,功成萧相未央朝。
【注】
- 清远:指沈清远,字清远,号东湖。
- 秋风杖节赐金貂:秋天的风里,我拿着朝廷颁下的符节(持节),被赐给金制的貂尾。
- 高会严更响丽谯:在宴会上,夜深了听到更鼓声。
- 去国丁年辽海月:离开国家,到了辽地,看到辽国的明月。
- 还家甲第浙江潮:回到故乡,看到浙江边的潮水。
- 书生礼乐修玄雁:读书人学习礼仪和音乐,像大雁那样飞向远方。
- 诸将弓刀掣皂雕:武将们拉弓拔刀准备作战,就像黑雕一样迅疾。
- 最是东南资转饷:最重要的是,东南地区能供应军饷。
- 功成萧相未央朝:功劳成就之后,如汉初的丞相萧何一般,享受未央宫的宴乐。
【译文】
秋天的风里,我拿着朝廷颁下的符节(持节),被赐给金制的貂尾。在宴会上,夜深时听到更鼓声。离开国家,到了辽地,看到辽国的明月。回到家中,看到浙江边的潮水。读书人学习礼仪和音乐,像大雁那样飞向远方。武将们拉弓拔刀准备作战,就像黑雕一样迅疾。最重要的是,东南地区能供应军饷。功劳成就之后,如汉初的丞相萧何一般,享受未央宫的宴乐。
【赏析】
这首诗是赠与淮抚沈清远的一首诗。沈清远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以文采和武功闻名于世。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赞赏之情。
首句“秋风杖节赐金貂”,描绘了秋风送爽的季节里,作者手持朝廷颁下的符节,被赐给金制的貂尾的情景,象征着荣誉与尊敬。第二句“高会严更响丽谯”,则转入宴会场景,夜深时分,更鼓声声,热闹非凡。第三句“去国丁年辽海月”,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到达辽地时的感慨。最后一句“还家甲第浙江潮”,则回归家乡,看到了浙江边的潮水。这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从出发到归来的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期待重逢的心情。
中间部分“书生礼乐修玄雁,诸将弓刀掣皂雕”,则是对诗人自身的赞美。书生代表着文化修养和高尚品德,而武将则代表着勇猛果敢和武艺超群。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希望与文武双全之人为友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像萧何这样的丞相,享受未央宫的宴乐。
结尾“最是东南资转饷,功成萧相未央朝”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东南地区的期待与赞扬。他认为东南地区能够提供充足的军饷,这是国家安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功成之后,他希望能够享受像萧何一样的待遇和荣耀。这两句既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他对个人成就和荣誉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