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风急万松秋,遗庙西泠枕碧流。
故国衣冠怀旧友,孤忠日月表层楼。
赤虹剑血埋燕市,白马银涛走越州。
盛事若修陪祀典,汉家园寝在昭丘。
【注释】
登:登上,登上;数峰阁:指杭州的望海楼;浙中:指浙江地区;死事六君子:指钱武肃王(钱镠)、刘建锋、张全义、董元达、李师泰、林德诚等六人。这六个人因反对割地求和而殉国。礼:指祭祀,拜祭;西泠:杭州西湖的别称,这里指他们的坟墓所在地。遗庙:旧时帝王或大臣死后,其后代立庙以纪念,称遗庙;碧流:清澈的溪水;故国衣冠:指南宋王朝的君臣;怀旧友:对过去的朋友表示怀念;孤忠日月表层楼:形容他们忠心耿耿,像日月一样光辉照耀着高高的楼阁;赤虹剑血:比喻战乱中牺牲的人鲜血染成的红色布巾和剑;燕市:即“燕子市”,今名“下沙”,是当时钱塘县的一个商业区,位于钱塘江边;白马银涛:指吴越国军队,吴越国在五代时期曾与后梁交战于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此处暗指吴越国的战事;陪祀典:参加祭祀典礼;汉家园寝:指汉朝皇帝的陵园。昭丘:山名,在今安徽省霍丘县东南。
【赏析】
《登数峰阁礼浙中死事六君子》,此为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诗人任江东转运副使时作。诗中赞颂南宋抗金英雄钱武肃王(钱镠)、刘建锋、张全义、董元达、李师泰、林德诚等人的功绩和精神风貌。
第一句“四山风急万松秋”,写登上望海楼所见之景。四山,指杭州四周的群山。诗人由登楼观景而入笔,点出“四山”。接着以“风急”二字总括下文景物,并引出“万松秋”这一景象。秋风萧瑟,万松叶落,声如秋雨,更显得山势陡峭,气氛凄凉,使人感到一种悲壮的气氛。“遗庙西泠枕碧流”,写望海楼附近有一座钱武肃王的祠堂,他在这里安息。钱武肃王原为吴越国王,后来在临安称帝,建立了宋朝,因此他的祠庙就设在西湖边。“遗庙”,指祠堂;“西泠”是杭州的别称;“碧流”,指西湖的水。诗人用“枕”字来形容钱武肃王祠庙坐落在西湖边上的情景,生动形象。“遗庙”“碧流”两词,既写出了钱武肃王祠庙的地理位置,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缅怀之情。
第二句“故国衣冠怀旧友”,进一步描绘钱武肃王祠堂附近的景色。诗人由钱武肃王祠庙周围的环境转入对过去的怀念。“故国”即南宋,这里泛指故乡。“衣冠”一词,不仅指南宋君臣的衣冠,也是指南宋的士人、百姓的衣着服饰。诗人用“故国衣冠”这个词语,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南宋王朝的辉煌历史。“怀旧友”三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故国衣冠、怀旧友这些意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南宋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孤忠日月表层楼”,赞美了钱武肃王的忠诚和英勇。这句话中的“孤忠”二字,既表现了钱武肃王的忠诚不二,也表现了他个人的英勇无畏。“日月表层楼”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钱武肃王的忠诚和英勇如同日月般高照千秋,永垂不朽。这句诗通过赞美钱武肃王的忠诚和英勇,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历史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赤虹剑血埋燕市,白马银涛走越州”,描绘了南宋时期的战乱情景。这句话中的“赤虹剑血”指的是战乱中牺牲的人鲜血染成的红色布巾和剑;“燕市”指的是当时的商业区,即今天的下沙;“越州”指的是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这句诗通过描述战乱中人们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历史的感叹和惋惜之情。
第五句“盛事若修陪祀典,汉家园寝在昭丘”,提出了对南宋历史文化传承的建议。这句话中的“盛事”指的是南宋的历史文化遗产;“陪祀典”指的是参与祭祀典礼;“汉家园寝”指的是汉代皇帝的陵园。这句诗通过提出建议,表达了诗人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对望海楼附近钱武肃王祠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缅怀之情;通过对故国衣冠、怀旧友、孤忠日月表层楼、赤虹剑血埋燕市、白马银涛走越州的描绘,表达了对南宋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最后提出了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