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物令公香,三径滋培处士庄。
花似赐绯兼赐紫,人曾衣白对衣黄。
未堪醉酒师彭泽,欲借餐英问首阳。
转眼东篱有何意,庄严金色是空王。
【注释】
王烟客招往西田同黄二摄六王大子彦及家舅氏朱昭芑李尔公宾:王烟客邀请他前往西田,与黄二、六王大子彦和家舅朱昭芑、李尔公一起赏菊。
九秋:深秋的时节。令公:指唐代名臣房玄龄;此处泛指贤人。
三径:指隐居不仕的陶渊明,其宅前有三棵柏树,故称“三径”。
滋培:培植。处士庄:指陶渊明所居的桃花源(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世外桃源”一词)。
花似:如同。赐绯、赐紫:唐代官服的颜色。绯是红,紫是黑。
曾:曾经。衣白对衣黄:指唐玄宗时宰相姚崇与宋瞡,两人都是进士出身,又都穿白袍,而姚崇为相时穿紫色官服,宋瞡任中书舍人时穿黄色官服,所以这里以“衣白”比喻姚崇,以“衣黄”比喻宋瞡。
师彭泽:指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后来弃官归隐。
餐英:吃菊花的嫩叶和花蕊。首阳:指首阳山,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汉初,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饿死,后人因此称清高之士为首阳山人。
东篱:东边的竹篱,借指菊花丛。
空王:佛家用语,指真空。此处指陶渊明。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首句写菊香,次句写菊地,第三句写菊色、菊味,第四句写菊友,第五句写菊情,第六句写菊意,最后一句以菊自喻,表明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怀。全诗以菊为中心,通过描写菊的美,赞美了菊的精神境界,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志趣和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分别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深秋季节中,满院飘香的是令公(房玄龄)的菊,三径之中是隐居的陶渊明的菊;那如赐绯(红色)又如赐紫(黑色)的花朵,那是曾经辅佐过唐玄宗的姚崇与宋瞡所栽植的;那些曾经是白衣(平民百姓)的,如今却穿黄衫(官员服饰),那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姚崇与宋瞡的菊。这几句写菊花的艳丽、高雅,同时点出了主人王烟客的身份地位和雅兴情趣,也暗寓着菊花的高洁品格。接下来,诗人把目光转向了菊花本身,从色彩、味道上进一步描画菊花,使菊花之美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诗的后四句则转入对菊的品赏与议论。诗人说:“未堪醉酒师彭泽,欲借餐英问首阳。”意思是说,我不堪受酒力之苦而醉倒于彭泽,想借食菊之美味而向首阳山的隐者请教。这里的彭泽是陶渊明曾经担任过的县令,首阳是陶渊明曾隐居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陶渊明的仰慕上,而是在结尾处宕开一笔,说:“转眼东篱有何意,庄严金色是空王。”意思是说:回头再看那些东篱下的菊花,又觉得它们没有什么意思,那金黄色的菊花不过是佛家所说的空王罢了。诗人用“空王”二字将菊花人格化,既赞美了菊花的高贵、圣洁,又表达了自己超脱物外的情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高远,格调恬静优雅,堪称咏菊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