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中郎怨,薰风意乍开。
响因知已出,歌为逐臣哀。
一曲尊前奉,千金爨下材。
汉家忘厝火,绝调过江来。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名为《焦桐》,是明代诗人吴伟业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一句:“流落中郎怨,薰风意乍开。”
  • 流落中郎:指的是作者自己被流放或贬谪的经历。
  • 中郎:古代对中郎将的尊称,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曾经的官职或身份。
  • :表达了一种不满或忧愁的情感。
  • 薰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意乍开:心情突然变得开朗。
  1. 第二句:“响因知已出,歌为逐臣哀。”
  • 知已出:知道自己被赏识或得到认可。
  • 逐臣哀:被驱逐的臣子感到悲哀。
  •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被认可的欣慰也有作为被贬之人的悲哀。
  1. 第三句:“一曲尊前奉,千金爨下材。”
  • 尊前奉:在尊前献唱,意味着在重要的场合或尊贵的人面前演奏。
  • 爨下材:用烧焦的木头制作的琴。这里的“爨”指的是烧焦,与“焦桐”相呼应。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重要场合演奏的场景,以及他使用的乐器——焦桐琴。
  1. 第四句:“汉家忘厝火,绝调过江来。”
  • 汉家忘厝火:比喻汉朝时忘记了灭火,形容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控制。
  • 绝调过江来:表示这首乐曲从远方传来,具有独特的魅力。
  • 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也暗示了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即其音乐的魅力跨越了地域界限。
  1.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的“焦桐”不仅是一把琴,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远的志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经历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的“焦桐”不仅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代表了诗人的高远志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古诗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