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甲往来中,灵奇夺禹功。
平分泰山雨,两使济河风。
岸似黄牛断,流疑白马通。
始知青海上,不必尽朝东。

【注释】

  1. 过南旺:经过南旺,指游览或参观。
  2. 谒分水龙王庙:拜谒分水龙王庙。
  3. 鳞甲:鱼鳞。
  4. 灵奇:神奇奇妙。
  5. 禹功:大禹治水的功绩。
  6. 平分:平均分配。
  7. 两使:二使,即两条河流的水流。
  8. 济河风:指黄河的河水。
  9. 岸似黄牛断:黄河的河道如同黄牛一样弯曲。
  10. 白马通:黄河像一匹白色的马奔腾而过。
  11. 始知:才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大历九年)。当时,作者在洛阳一带游历时,途经南丰(今山东省临沭县南),游览了著名的分水龙王庙,便写下了这首描写黄河风光的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黄河的雄浑壮阔和自然美生动地刻画出来。
    首联“鳞甲往来中,灵奇夺禹功”,以鱼鳞为喻,写黄河之广袤。这里用“鳞甲往来”来形容黄河上船只众多,繁忙的景象;而“灵奇夺禹功”则赞美了黄河的神奇与伟大,仿佛它有自己神奇的力量,能够改变天地,造福人类。
    颔联“平分泰山雨,两使济河风”,进一步描绘黄河的特点。这里用“平分泰山雨”来形容黄河的水量之大,足以平分为两条河流;而“两使济河风”则是指黄河的水力之大,可以驱使河水形成风浪。这里的“使”字,也暗示了黄河的生命力和活力。
    颈联“岸似黄牛断,流疑白马通”,这是对黄河两岸景色的描绘。这里用“黄牛断”来形容黄河岸边的险峻,仿佛一条巨大的黄牛横亘在河面上;而“白马通”则形容黄河的流水湍急,如同一匹白色的骏马奔腾不息。这两联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黄河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始知青海上,不必尽朝东”则是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感慨。在这里,作者用“始知”二字表达了自己的领悟和感悟,认为黄河并不总是朝着东方流淌,而是在西北方向也有它的流向。这里的“青海上”指的是黄河的源头地区,而“不必尽朝东”则是说黄河虽然主流向东流去,但在某些地方也会转向西北,呈现出另一种景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命力。同时,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和领悟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